眼科专家提醒莫把霰粒肿当麦粒肿而延误治疗

2020-8-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宝宝眼睑出现一枚“痘痘”,家长以为是热气长了麦粒肿,等脓头破了就没事了。眼科专家提醒,不是所有眼睑上的“痘痘”都是麦粒肿,有一种类似麦粒肿的“兄弟”叫霰粒肿,需要尽早治疗。

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最初发病时,表现的是眼睑上可见一个小肿物,随着时间推移,肿物逐渐增大。

我院眼科门诊平时接诊的霰粒肿患儿,大部分家长惧怕手术,一直坚持保守治疗,还有的家长认为这种病是麦粒肿,等脓头破了自然就会好。

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在临床上发现儿童霰粒肿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建议应尽早手术。有些家长怕孩子手术时疼痛,拖延手术时间,最后霰粒肿发展成为霰粒肿肉芽肿从皮肤面破溃,眼睑形成较大疤痕,部分孩子由于皮肤面形成较大的肉芽肿,只能全麻下行皮肤修整手术,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我院眼科通过大量临床总结,制定出一套治疗霰粒肿的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达到使皮肤不遗留瘢痕或减小皮肤瘢痕的目的。

麦粒肿和霰粒肿在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睑板腺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受感染,俗称“眼挑针”。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霰粒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膜面型,它的表现是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在结膜面做一个小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即可,手术后眼睑不遗留瘢痕。

还有一种是皮肤面型,这种霰粒肿肉芽肿会向眼睑的皮肤面发展,肿物逐渐增大,肿物的囊腔中可以存在大量血性坏死组织。这种霰粒肿比较复杂,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囊肿破裂,皮肤面会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严重的眼睑皮肤面缺损会造成眼睑外翻。

儿童霰粒肿要早治疗

专家指出,霰粒肿的手术简便,痛苦少,病情轻的可局麻下进行,病情严重的则需要全麻,一般术后24小时恢复良好。因此患儿家长应注意,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来源:眼科伍灿辉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lczl/13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