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ICU守卫生命防线点亮希望之

2024/8/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偌大的ICU病区里,也总会有着许多特殊的病人,或插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又或是意识不清无法交流……ICU又叫重症医学科,住在这里的都是急危重症的病人,可以说是跟“阎王”抢命的地方;滴滴作响的机器,生命垂危的病人,紧张地抢救……ICU是人们认为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李阿姨既往有高血压,一直控制不太好,常常感觉胸闷气短、头晕乏力,最近一个月腿麻得都走不动路了。医院都是一床难求,听小区里的医院可能有床,不但病看得特别好医生护士也都很和气。李阿姨就来到了兴庆院区内分泌科,经过检查诊断发现:李阿姨竟然患了急性心包炎,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可能导致心脏活动受限,心脏射血功能障碍,甚至可致心脏骤停、急性心衰等,仿佛平静海面突发惊涛骇浪。

内分泌科马上请ICU(重症医学科)张兴旺主任会诊,张兴旺主任立刻将李阿姨安排至ICU治疗。李阿姨基础病较多,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为了能获得最佳预后,张兴旺主任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最终决定给予李阿姨心包穿刺术,在抽取约ml血性不凝液体解除心脏压塞后,李阿姨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查化验指标较刚入院时也有了明显好转。

你守护祖国我来守护“亲人”

年1月17日,重症病房来了一位90岁高龄的老爷爷,因新冠感染合并重症肺炎收住到重症医学科。老爷爷咳嗽咳痰明显,精神差,神志不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膀胱癌手术史,患者家属觉得老爷爷年纪大了不想让受太多罪,表示只接受药物治疗,拒绝一切有创操作。老爷爷的孙子小刘是一名军人,作为老人最疼爱的孙子对爷爷的病情总是时时牵挂。

“战士的家人,

就是我们的家人!

他守卫祖国安宁,

我们来守护他的亲人!”

张兴旺主任与主管医生张彩彦针对患者病情反复研究,力求治病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高龄、癌症术后、基础病较多、不接受有创操作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摆在眼前之时,张兴旺主任突然想到中医药这件“法宝”!

老爷爷的舌苔是临床少见的镜面舌,于是采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医护人员10天左右的精心治疗,老爷爷的精神逐渐好转,饮食也日益增加,还主动与主管医生张彩彦握手,家人们都开心至极。经过二十余天的救治,老爷爷肺部显示病灶明显吸收。恰逢年关,老爷爷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平平稳稳地过了年。

到老爷爷出院那天,小刘穿着军装来接爷爷出院,并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

延续了一份希望

挽救了一个家庭

拯救了一条生命

有人说ICU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科室,可我却感觉,ICU是一个充满认真,仔细,严肃,庄重而又不失温度的地方,因为ICU陪伴了一位又一位急危重症患者度过了黑暗的日子。许多家属因为担心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而拒绝将患者转入ICU,所以在重症医学科建立之初张兴旺主任便做出了一个决定:家属在经过培训后可以陪在患者身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ICU。

张兴旺主任表示:“虽然进入ICU的患者就是在鬼门关周围徘徊,但ICU的患者也并非大家认为的‘九死一生’,对患者而言,进入ICU意味着病程的严重,但随着现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相关治疗、抢救、监护水平较高,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患者可以在经过良好治疗后恢复,并可康复出院,并不是过去大家认为的进ICU就‘没救’了。”

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推行“1+2+N”党建引领新模式,此次重症医学科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我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救治一体化的现代救治模式,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和治疗,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我院综合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重症医学科的成立,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更是新的挑战,我们银中医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医院戴晶供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zzbx/18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