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学院涂文清团队JHMPFOS替代
2021-3-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一作者:黄晶
通讯作者:王启宇,涂文清
通讯单位:江西省科学院
论文DOI:10./j.jhazmat..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近日,江西省科学院涂文清团队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altoxicityofthenovelPFOSalternativeOBSindevelopingzebrafish:Anemphasisonciliadisrup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全氟化合物PFOS及其替代品OBS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采用转录组学、免疫荧光、Westernblot和分子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斑马鱼发育毒性与纤毛破坏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毒性作用机制,为OBS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速览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作为PFOS替代品被广泛用于消防灭火和石油开采等领域。OBS易于生物体中富集会对野生动物甚至人类构成潜在健康威胁。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从孵化率、体轴形成、心血管发育以及神经行为四个方面评估了OBS的发育毒性效应并探讨了相关毒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OBS可引致PFOS类似的发育毒性表型,包括孵化延迟、体轴弯曲、神经行为抑制和心血管发育异常;PFOS和OBS通过结合纤毛分子马达蛋白干扰纤毛形成,引发纤毛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发育毒性。
引言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其在地表水和土壤中被广泛检出,并在野生动物和人体血液中富集,其中PFOS是检出率最高的PFAS之一。年,PFOS因其具有高度稳定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限制生产与使用。由此,PFOS替代品需求量日益增加,OBS作为替代品之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逐步兴起,主要用于消防灭火和石油开采等领域。然而目前,关于OBS的健康风险评估较少,人们对OBS的生态风险认识不足。因此,阐明OBS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及毒性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文导读研究结果显示,OBS和PFOS均可引致斑马鱼幼鱼心包囊肿、体轴弯曲、体长变短以及孵化延迟等表型;此外,OBS还可导致心率降低(图1)。图1:OBS与PFOS对斑马鱼胚胎/幼鱼发育毒性表型,包括形态表型(A),心率表型(B)和孵化率表型(C)。
神经行为方面,OBS可产生与PFOS类似的神经行为毒性表型,主要体现于运动距离减少、运动频率降低,活动范围缩小及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降低(图2)。OBS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弱于同浓度PFOS的神经行为毒性。
图2:OBS与PFOS的比较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包括游动距离(A)、运动频率(B)、活动范围(C)及神经递质多巴胺含量(D)。
血管发育方面,OBS和PFOS均可显著引发节间血管(ISV)退化和背主动脉血管(DA)增生;此外,OBS和PFOS还分别导致背侧纵向吻合血管(DLAV)及后主静脉血管(PCV)退化(图3)。
图3:OBS与PFOS的比较血管发育毒性效应
纤毛是斑马鱼发育过程中重要细胞器之一,在斑马鱼体轴形成、细胞周期调控、血管与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诸多证据暗示纤毛可能作为关键因子介导了上述毒性的发生(请参考原文)。该研究利用转录组、纤毛免疫荧光成像、Westernblot及分子对接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研究发现纤毛马达蛋白可能是OBS和PFOS发育毒性的潜在靶点,OBS和PFOS可能通过结合马达蛋白KIF3C/DYNC1LI1/DYNC1H1破坏纤毛发生从而引发神经及心血管等发育毒性(图4)。
图4:纤毛免疫荧光(A)及OBS/PFOS与马达蛋白分子对接(B)
总结
本研究比较了全氟化合物PFOS和其替代品OBS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效应,初步建立了其与纤毛破坏之相关性联系,主要结论如下:
1.OBS可导致斑马鱼孵化延迟、体轴弯曲、神经行为抑制和心血管发育异常;
2.OBS可产生与PFOS类似但较弱的发育毒性效应;
3.OBS和PFOS可能通过作用于纤毛马达蛋白,干扰纤毛发生引致发育毒性。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王启宇,博士,年江西省科学院引进人才,江西省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阶段主要研究方向是“蛋白泛素化修饰在纤毛发生与解聚中作用机制研究”,现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的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研究工作。近3年,于环境及细胞生物学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JCellSci和JHazardMater发表SCI论文2篇。联系邮箱:ihbwangqi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