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笔记心肌疾病

2020-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心肌疾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一)临床表现

1.20-50岁多见,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明显扩大,以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

2.常伴充血性心衰,可闻及奔马律,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和猝死。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房颤、传导阻滞等,ST-T段改变。病理性Q波少见。

2.超声心动图:为确诊检查。表现为心腔扩大、室间隔和室壁薄、室壁搏动弱、二尖瓣口舒张幅度减低,运动曲线呈钻石样改变。

(三)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病因。

(四)治疗

治疗目标是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提高生存率。

1.使用ACEI(扩张血管)和β-阻滞剂可减少心肌损害;

2.洋地黄治疗心衰,但本病容易中毒,剂量宜小;

3.利尿剂改善呼吸困难及水肿。

4.CCB、β-阻滞剂、胺碘酮等主要治疗本病引起的心律失常。

二、肥厚型心肌病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劳力性呼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或昏厥常在运动时发生。猝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2.典型心脏改变:左室或右室肥厚,伴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可有(或无)梗阻非对性室间隔肥厚常有明显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因有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等。

3.心脏杂音:流出道有梗阻的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影响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杂音的因素:

(1)杂音增强:屏气、Valsava试验、含化硝酸甘油、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动过速、运动);

(2)杂音减弱b受体阻滞剂、蹲位。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左室肥大为主、ST-T改变;病理性Q波多见,在I、aVL或Ⅱ、Ⅲ、aVF、V5、V4上出现,有时在V1可见R波增高,R/S增大。

2.超声心动图:确诊此病。可见到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SAM现象),Brockenbrough现象阳性。

(三)治疗

避免使用洋地黄类等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三、心肌炎

(一)病因和分类(病毒性为主)

1.病因:

主要是柯萨奇B病毒(CVB)导致。多发于青少年。(没有遗传因素)

2.机制:

是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

非感染性:过敏,变态反应(风湿热、结节病等)、化学、物理(放射性)、药物(阿奇霉素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adams-stokes综合症。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地不平行的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可有舒张期奔马律、可有心包摩擦音、心衰体征。两大特点:心动过速与发热不匹配、第一心音减弱。

2.心肌损伤指标:

cTnI或cTnT、CK-MB增高;此指标与AMI相同,但心肌炎多见于20-30岁,AMI多≥50岁。

3.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确诊):发病后3周内,相隔两周的两次血清CVB中和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或一次高达1:,特异型CVBIgM1: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等,均是一些可能但不是肯定的病因诊断指标。

(三)治疗

卧床休息、对症治疗。

声明一下,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仅仅提供医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参与任何资料售卖行为,只为学习,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家如果下载学习,请学习后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jbyf/14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