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日记2分钟那天,发生在生死边
2024/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医院青岛院区急诊科的医生,从医15年以来,坚守在临床一线,经历了无数抢救,八月底的一次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抢救对她来说有一些不同。医院急诊科的学习期间,她学以致用将“安宁缓和医疗”的理念应用到了这次抢救中。以下是王兆平医生的自述:
八月底的一天,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接诊了一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主动脉夹层属于危急重症,致死率非常高。但因当时条件受限,无法立即实施手术,需要转院,患者听后情绪变得非常激动,血压突然下降,心率随之在40-60次/分之间徘徊,情况危急,需要立刻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但患者坚决抗拒,并不断地大喊大叫。
我闻声来到床前,发现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烦躁不安,上气不接下气,全身大汗淋漓。多名医生、护士站在床边,有的手里拿着喉镜,有的手里拿着呼吸气囊,有的手里拿着配好药物的注射器;呼吸机已经处于备用状态,治疗车上放置着已经打开的深静脉穿刺包......
医护人员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配合,而他却执着地拿着手机准备录音……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自然明白此刻插管的紧迫性,我们是在救他的命,但患者拼命抗拒。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不宜情绪激动,如果夹层破入心包可引起心包填塞,会导致猝死发生。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安抚他的情绪,让他尽快平静下来。
患者为什么拒绝插管?原因是病发突然,他没有心理准备,慌乱中放不下在国外留学的儿子,拼尽全力想给儿子录音留下嘱托。看到他手忙脚乱又力不从心的样子,我的心“咯噔”一下,紧张的情绪好像被什么力量按下了暂停键。在这一瞬间,医院学习的“安宁缓和医疗”课程。在生命的临界线,作为医者,我到底可以为患者做些什么?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聊几句家常话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趁机用上镇静药物,然后快速行气管插管,顺利地进行后面的抢救工作。
但这次,如果我们直接给他插管,病情不幸加重,那么他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他竭力想留给孩子的消息,有可能无法发送,孩子也可能永远不会收到。在这一瞬间,我改变了抢救策略,决定配合患者,让他先给孩子录语音。
患者颇为意外地看了我一眼,问:“可以吗?”
我平静地向四周的医护人员重复了这句话:“可以吗?”
大家齐声说:“可以!”
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我也有了坚持地勇气。实际上,我一直在盯着监护仪上心率和血压的数值,以防意外的发生,因为抢救生命始终是我们的第一使命。幸运的是,患者的心率、血压数值开始有好转的迹象,我那紧绷的神经也有了一点点放松的机会。
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手一直在不停地抖,始终无法搜到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