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族低头族葛优瘫们,只花你三分钟,
2024/1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习惯非常普遍:一是“坐”的多,如办公室工作人群;二是“站”着不动的多,如长时间站着上课的老师;三是“躺”着不睡的多,如躺着看书、看电视的人群;四是低头族多,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用电脑的人群。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动作会让人感觉腰酸背疼、肌肉紧张、肩颈不适,但很多人往往仗着年富力强,忽略了身体的不良信号,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过早的机能退变和疾病的滋生。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我们每天都处于“急”“赶”“紧”的生活状态中。生活的疲乏劳累,也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作引起,而是脑力和体能的双重消耗。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养生团队吸取传统中医导引的精华,编创了这套健康养生操,主要针对久站、久坐、久躺以及低头族等人群。本养生操习练不受锻炼场地、时间、天气等的影响,它通过旋转肢体关节和适度敲击穴位,一方面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另一方面通过疏通经络、调畅气机等方式来改善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等问题。旋肩开背宣肺气动作要领预备动作: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图1-1)1.双肩由前向后做环绕运动4次。(图1-2、图1-3)2.双肩由后向前做环绕运动4次。3.两侧肩膀同时向上提起,随即用力下沉放松,反复4次。(图1-4)习练要点1.做环绕运动时,要求肩背部自然放松。2.提肩时,两肩同时尽量向上耸起(注意不要缩颈),让颈肩有酸胀感,再将双肩用力下沉放松。健身功效1.通过两肩的前后旋转,使肩背部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起到缓解肩背部疲劳的效果。2.提肩运动不仅能起到缓解颈椎疲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宣肺理气、调节上焦水道的功效。转颈明目利肝胆预备动作: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肘尖微向后。(图2-1)1.向左转头至最大幅度,停顿1秒~2秒后,放松后回正。(图2-2,图2-1)2.向右转头至最大幅度,停顿1秒~2秒后,放松后回正。3.向上抬头至最大幅度,停顿1秒~2秒后,放松后回正。4.向下低头至最大幅度,停顿1秒~2秒后,放松后回正。5.重复1-4动作1次。1.转头动作要缓慢匀速,动作不可过快,用力不可过大。2.每个动作尽量做到最大幅度,但不可勉强。1.旋转头颈的动作可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部疲劳。2.肘尖微向后,可以锻炼呼吸肌的能力;直立转颈可舒肋,从而达到疏肝理气、养血明目的功效。叩臂颠足通大肠1.两脚连续提踵下落,同时左臂前伸,掌心向上,右拳分别叩击其上臂、肘、小臂、手掌处的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各两次,注意眼随手动。(图3-1)2.双脚保持提踵下落动作,左臂翻转掌心向下,右拳分别叩击其手背、小臂、肘、上臂部的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手五里穴各两次,注意眼随手动。3.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相同。1.手臂向前伸出时,手掌自然放松。2.叩击拳为空心拳,用拳轮位置以较快的速度和节奏叩击穴位,击打时有停顿(停顿是为了让力度渗入穴位),但不可用力过猛。3.叩击时缓缓吐气,似发“呬”(Xì)声。1.手心向上时,叩击的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等穴位属手太阴肺经,可帮助缓解胸闷,咳嗽,气喘,心烦,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2.手心向下时,叩击的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手五里穴等穴位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护养皮肤,坚实皮毛,预防感冒。同时还能疏通积滞,润下大肠,起到理气排浊、通调水道的作用。3.发“呬”(Xì)声对肺有保健、理气作用。叉手指节强心脑1.双手虎口相对敲击8次,左手在上。(图4-1)2.双手十指交叉相互敲击8次。(图4-2)3.同1势动作,右手在上。4.同2势动作。敲击时,注意力度适中。1.通过手指的活动,训练手脑的协作,有助于稳定血压、缓解头痛,并可祛风通络、清热解毒。2.叉虎口,可除烦解郁、疏经通络、调理心神、调节内分泌功能,也有助于调节背部脊柱的小关节紊乱等。敲击掌根理心包1.两脚连续提踵下落,同时左手前伸,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腕掌横纹中点处的大陵穴8次。(图5-1)2.左脚向左横跨一步,随即右脚并拢屈膝点地;随后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左脚并拢屈膝点地,如此反复。同时右掌拍击左手掌心劳宫穴8次。(图5-2,图5-3)3.右势动作与左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4.双臂自然下落,两掌轻贴在大腿外侧,目视前方。1.双手相互敲击时,手腕放松。2.敲打时,力量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3.提踵下落时,颠动要轻快。1.敲击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及掌心中间部位,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大陵穴和劳宫穴。2.经常敲打手厥阴心包经,可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养血安神定志、清心泻火除烦。(注: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养生团队成员:梅婵钰、冯金瑞、王颖、徐划萍、康萌。图为梅婵钰老师进行动作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