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增生hell
2020-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做体检的时候,你一定见过或者至少听说过这些词: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
有没有一种好像明白、又不是很明白的感觉?
但不论如何,看到自己身体内长了一些多余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惴惴不安,甚至担心这些会发展成癌。
那么,结节、息肉、囊肿、增生...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哪种发展成癌症的概率最大呢?
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结节是生长在皮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团块”。临床上,检出率较高的结节主要有三种:
甲状腺结节
约95%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
直径小于1厘米、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细小钙化;或体检报告提示3级及以下的结节,一年复查一次即可,一般无需治疗。
如果结节过大,压迫气管和周围组织,引起功能异常,就需要治疗了。
甲状腺结节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少生气;
不宜多吃海产品;
远离生活中的辐射环境;
有些患者饮食上需要限碘,这种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恶性情况比例非常低。不过,医院就诊,通过彩超、钼靶照相等检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
肺结节
90%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病变,约2%有恶变可能,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出现干咳、白痰、胸闷时,要及时做胸部CT检查,以便进一步诊断。
结节直径较大、边缘不规则,则需要做病理检查,或是2~3个月进行复查。
从事烹饪、重度污染、有毒化学物等相关工作,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的人,是肺癌高危人群,发现肺部结节时要提高警惕。
息肉,有一部分会恶变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
肠息肉
肠道息肉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3种类型,癌变几率不同。
只要及时发现并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
胆囊息肉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后,可进一步做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内镜超声或CT增强扫描,以确定胆囊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可采用微创胆囊切除术。
囊肿,恶变可能性很小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
囊肿有的是单独一个,也有多个的,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体检查出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囊肿没有对周围器官存在压迫症状或发炎感染,基本不需特殊治疗。
如果囊肿过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则需积极治疗。如出现并发症,像囊肿破裂、囊内出血等,需进行外科手术。
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乳房疾病。95%的乳腺囊肿无需做特殊处理,只要定期观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40岁以上患者可每年加做一次钼靶检查。
肝囊肿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所以只要肝囊肿没有导致身体不适都可以不作处理,但建议每6个月做B超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变化。
肾囊肿
肾囊肿以单纯性肾囊肿较为多见,绝大多数为良性,恶变几率微乎其微,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发现前,几乎没任何症状。
如果肾囊肿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不适,大可不必治疗,一般3-6个月复查B超观察其变化即可。
增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增生可以理解为“长多了”,临床上以乳腺增生、骨质增生、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
乳腺增生
多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物,大多数不会癌变,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如果是囊性增生,最好遵医嘱半年做一次彩超。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缓解乳腺增生,不让其继续加重。
学会放松情绪、劳逸结合。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跳跳操。
多吃蔬果,戒烟限酒,注意控制体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以往又称“良性前列腺肥大”,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如引起排尿障碍、尿结石等。
如果患者的长期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与睡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密切监测;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进行合适的治疗。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主要发生在人体承重的关节处,多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几个位置。
如果没有引起症状,一般不用特意纠正。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