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心包囊肿 > 症状表现 > > 胸骨后隔疝

胸骨后隔疝

2016-9-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胸骨后隔疝 胸骨后隔疝影像表现

胸骨后膈疝(Morgagnihernia)是一种少见病,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膈肌附着于胸骨和肋软骨的缺损处疝入前胸腔内而形成。由于左侧心脏的保护性屏障作用,因此更常发生于右侧。CT上,通过显示右侧或左侧膈肌纤维未能相连并附着于剑突上可证实Morgagni孔缺损(图1)。

疝囊最常含网膜,但也可含结肠、胃、肝或小肠(图2?图4)。

重点

胸骨后膈疝占所有膈疝的2%?3%,通常无临床意义,但可偶尔引起非特异性症状需要修补(图3和图)。其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心膈角肿块相鉴别。

相关临床知识

典型胸骨后膈疝发生于成人,可与肥胖、创伤或与其他引起腹内压升高的病因有关。多数无症状,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出现症状时症状不特异,且常与疝累及一个器官或更多器官系统如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或心脏有关。

鉴别诊断

胸骨后膈疝通常很容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膈角肿块如心包囊肿或实性肿瘤/淋巴结肿大相鉴别。但与较大的心膈角脂肪垫鉴别有些困难,仔细观察剑突上是否有膈肌纤维黏附可确立诊断。肿块内出现腹腔内容物也可将胸骨后膈疝与较大的脂肪垫鉴别。偶尔作为一种变异,CT上膈完整,而脂肪或肠襻突入到心脏前方。在这些病例中,为了排除膈疝辨认在脂肪或肠襻上方右侧和左侧膈肌纤维相连并附着于剑突也非常重要。

教学要点

胸骨后膈疝是心膈角肿块的一个原因,典型发生于右侧。通常无临床意义,但偶然可产生与患病器官系统相关的非特异性症状。CT图像上剑突无膈肌黏附可做出诊断。

图1:胸部CT轴位图像显示肿块由腹腔脂肪突入而成,符合胸骨后膈疝。白箭所指为膈缺损

AB

图2:A.胸部增强CT轴位图像显示胃位于前下纵隔并对心脏产生占位效应。B.与图2A为同一患者,胸部CT的冠状位图像更好显示膈缺损(白箭)并胃疝入胸腔

AB

图3:A.胸部对比增强CT轴位图像显示大量腹腔脂肪和血管经Morgagni疝缺损处疝入右侧胸腔。注意未见膈肌聚集于剑突(白箭)。B.与图3A为同一患者,CT的轴位图像显示结肠和小肠等疝内容物部分

AB

图4:A.胸部CT轴位图像显示横结肠、血管和大量腹部脂肪经Morgagni疝缺损处疝入前胸部。B.与图4A为同一患者,CT的矢状位图像再次显示横结肠、血管和大量腹部脂肪经Morgagni疝缺损处疝入前胸部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zzbx/1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