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力衰竭正性肌力药指南
2015-12-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不过,大多数急性心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往往已长期和大剂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此时心脏β受体己严重受抑制,儿茶酚胺类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此类药正是通过刺激和兴奋心脏β受体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故正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首先推荐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正性肌力药物主要有洋地黄类、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左西孟旦4大类洋地黄类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2+交换,提高细胞内ca2+水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目前认为,其可能是通过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发挥囊肿挤出治疗心衰的作用洋地黄类在临床上虽属较为常用和历史最久的正性肌力药物,但其正性肌力作用并不强,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以及重症心肌炎等伴严重心肌损伤的疾病,均不适合应用
一、正性肌力药物在指南中的定位
近10余年,急性心衰治疗的循证证据匮乏,尤其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少,使得目前各国指南中推荐的治疗大多基于临床经验或专家意见,缺少充分证据支持
二、正性肌力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心力衰竭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促进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有舒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其中主要药物是米力农,负荷剂量25~75 μg/kg(>10 min),随后0.375~0.75 μg?kg-1?min-1静脉滴注心衰定义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和心律失常optime-chf研究表明,米力农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住院患者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加用米力农对院内病死率和60 d病死率无影响对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由于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适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而米力农的作用位点在β1受体的下游,不受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限制,从药理学的角度此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指南
《2012esc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指出,正性肌力药通常用于心排血量严重降低以至于重要器官受损的患者若要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相对抗,从药理学的角度可以使用磷酸二脂酶抑制剂米力农
它主要与肌钙蛋白c结合,加强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用法:负荷剂量心衰治疗12 mg/kg(10 min)静脉推注,继后0.1 μg?kg-1?min-1静脉滴注,可酌情减半或加倍对于收缩压
近年来发表的心衰指南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2esc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accf)联合推出的《2013 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公布的《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较为重要三大指南关于正性肌力药物的论述和推荐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其临床定位略有差别具体如下:
正性肌力药
《2013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认为,直到明确的治疗(如冠脉血运重建、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或急性诱因问题的消除,有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应接受临时静脉内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以维持系统灌注和防止囊肿保护器官功能(ⅰ类推荐)对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难以治疗和适合装置治疗时的心衰c阶段患者,或等待机械循环支持或心脏移植的患者,作为“桥接治疗”连续静脉内使用正性肌力药支持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对于表现有低血压和明显心输出量受抑制, 证实为严重收缩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为了维持系统灌注和保护终末器官的功能,长期、连续静脉内使用正性肌力药支持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关键词:
来源:刘峰.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9月12日第29卷第17期
1、儿茶酚胺类
1/
3、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突然发生或骤然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心衰综合征目前它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fujian良性囊肿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约占80%急性心衰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也可表现为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 85 mmhg)或co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囊肿死亡->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