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生未完成,重新认识于娟
2024/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于娟,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我初次听说她,大概是十多年前,在网络上,她确诊癌症之后。当时了解到她是一位海归博士,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患癌后坚持在网络上更新"癌症日记"。再后来,听说她去世的消息,很是惋惜,像惋惜其他青年才俊一样,并没有过多地了解。一次书店闲逛,偶然瞥见《此生未完成》,直觉告诉我是于娟的作品,拿下来翻看,略略浏览,我便再也放不下来。
于娟的文字,被报道最多的、给世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段:“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读完这本书,忍不住为于娟扼腕叹息,聪慧如她,原本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拥有常人的幸福,但因为病魔的无情,早早离开了这个她热爱的世界,留给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此生未完成》整本书文字生动、幽默、风趣,能感受到于娟的善良、乐观、积极、坚强、勇敢,如一个活泼可爱的邻家女孩,令人不自觉地喜欢她。然而读着文字,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却轻松不起来。书的前两部分,讲述的是确诊癌症的过程以及确诊癌症后的生活。书的第三至第六部分讲述的是没有患癌前的日常生活,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恋爱结婚生子、童年生活以及求学经历等。第七部分则是收录于娟身体健康时曾经写下的诗。这时的于娟和众多文艺青年一样,活泼可爱,喜欢读书,喜欢诗词,兴致来时,写一写现代诗,或古体诗。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这些文字没有经历过苦难和病痛的浸染,清新自然,不如前面的文字更能直抵人心灵深处。但是我真希望于娟能一直活在这样的文字里,而不是悟透人生、留下无畏施的她。
书的第一部分,“为啥是我得癌症”,她讲述了确诊癌症的过程。她被确诊乳腺癌四期(最晚期)时,全身不能动弹,痛的几乎晕厥,常人可能如晴天霹雳一般难以接受,却是哈哈大笑。她当时还觉得乳腺癌是所有癌症里比较好治疗的,这个结果已经是预想结果里最好的。后面就开始了抗癌的历程,她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抗癌过程中她和病友们的各种难忘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悟。癌症晚期直面死亡,还有非人的折磨,不是每一个人都心理强大到能坦然抗下压力,所以很多病人都会很绝望,想过自杀。如跳江时遇到城管的馄饨阿姨,以前卖馄饨时躲避城管的本能让她忘记自杀,拔腿就跑;把润滑油当农药喝的安徽老太太;攒安眠药没攒够就不想死了的指标阿姨等,读来似乎很搞笑,但是感觉透着悲壮。没有死成的人,反而想明白了,更加珍惜活着的日子。于娟觉得死对她来说“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用再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为了亲人,必须与病魔抗争。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作为母亲,她还要给自己的儿子做榜样,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
很多人在拥有健康时总是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时才懂得它的重要性。于娟也在患癌后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她总结了四点:一、饮食习惯,喜欢尝鲜,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如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麋鹿、羚羊、锦雉、野猪等等。另外暴饮暴食,摄荤如命,尤其喜欢海鲜,她竟然创下一天吃掉七个螃蟹的记纪录。懂点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螃蟹是大寒之物,平时吃要适量、并且最好佐以姜汁;二、睡眠习惯,习惯晚睡,十年来,十二点之前基本没有睡过,早睡基本上都是一点前,有时是学习,有时是娱乐,得了癌症后自学中医,她知道了“下午5~7点酉时肾经当令;晚上7~9点戌时心包经当令;晚上9~11点亥时三焦经当令;11~1点子时胆经当令;1~3点丑时肝经当令;3~5点寅时肺经当令;早晨5~7点卯时大肠经当令”。在某经当令时,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干扰相应器官的工作。人体在23时至次日三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于娟这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三、突击作业,几乎通宵达旦。她从小优秀,争强好胜,喜欢参加各种从业或资格考试,但是她没有从开始就充分准备,都是靠突击,用她的话说,除了高考、考研、和GT考试外,准备时间都不会长于两星期。短时间能通过考试,一方面是于娟确实聪明、记忆力好,另一方面是靠挤占休息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曾经一天看二十一小时的书,这样严重消耗身体的气血。四、环境问题,除了中国近些年的大环境污染,还有借助亲戚家新装修、新家具的新房子,甲醛值严重超标。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于娟一方面积极治疗,一方面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生命和心路历程,她称之为“无畏施”。希望困境里的人,能从她的处境中,从她的苦难中,得到无畏。她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什么)都是浮云。”她开始在博客上大量写作,虽然内心深处对亲人万般不舍,对这个世界无限眷恋,但她依然瞒着家人偷偷写作。除了给予世人无畏施,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警醒世人:“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生不如死、死死生生之后,于娟终于对世间的一切名利看得云淡风轻,能“最真实的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于娟确诊晚期乳腺癌后,已不能再手术,经历了十次化疗。当时的于娟已是全身躯干骨转移,脊椎骨都成了黑色,像树干被虫子蛀过一样。每一次化疗引起的呕吐都会导致整个胸腔腹腔的骨痛,而这些和抗癌过程中各种痛苦比,“已经没什么大不了”。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得不放疗,于娟形容放疗“原本保养得非常白皙细腻的皮肤,表层被烤的黑焦黑焦,皮肤因为缺少了必要的水分,所以皴裂开来,皴裂的纹路丝丝缝缝里露出成点成片带血色的白肉”。化疗放疗是一把双刃剑,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让身体也迅速衰弱。于娟尽量不去写苦难,尽量避免回忆那种黑暗的疼痛,那种“蚀骨断肠腐心”的癌症晚期骨转移体验,但还是忍不住提及,希望有人能透过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