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窦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骶尾部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是指发生于骶尾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如图,该病好发于青年群体,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出现症状,其中肥胖及多毛体质男性更易发。该病以肛门坠胀、疼痛、肛周流脓为特征,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典型症状即骶尾部急性浅表脓肿,破溃后为一窦道,反复破溃,经久难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军人因长期乘坐吉普车,发病率较高,又称为吉普病。近年来,该类疾病在我国的报道呈上升趋势。藏毛窦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如久坐、肥胖、骶尾部外伤史等。
1.先天性原因认为藏毛窦的发生与发育密切相关,由于骶管残留物或骶尾部中央缝畸形发育导致皮肤包涵物形成囊肿,之中的毛发被解释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但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却多见。
2.后天性原因?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走路、久坐等使骶尾部摩擦,特别是多毛的男性,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人局部皮肤,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穿人皮肤,形成短管道,短管上皮化,产生吸力,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成为异物,.旦感染发生,便发病形成慢性感染或脓肿。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在尾骨部背侧中线的原发窦道在皮肤开口,深2~3cm,末端有小腔。窦道内含毛发,有时毛发在窦道口伸出图2。这种毛发全然是游离的,两端尖细,很难发现毛囊。继发管道位于原发窦道深处感染后破向皮肤,含有丰富的肉芽组织。原发窦道开口部以鳞状上皮为衬里,这种上皮衬里深人窦口内2mm左右即为肉芽组织替代。继发的窦道多在原发窦道口的上方即“颅侧"如图3
图2藏毛窦纵切面
图3藏毛窦横切面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患者仅有骶尾部突起,有些患者感觉骶尾部轻微疼痛和肿胀。通常主要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可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骶尾部胀痛或间歇性流脓,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暂时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反复发作形成窦道或瘘管。
(一)非手术治疗
包括酚溶液注射、激光脱毛、纤维蛋白胶粘堵术等,保守疗法易操作,病人痛苦小,短期拥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复发率极高,一般只用于手术的辅助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如发生再现脓肿,应进一步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刮除术此法简单,创伤小,可保留较多正常组织,但有手术可能使病灶残留,易感染、易复发等缺点。
2.一期切除缝合术需要整块完全的切除病变组织,切除后封层缝合皮下脂肪和皮肤。此法适用于只有囊肿或单一窦道的藏毛窦患者,优点是愈合时间短,局部瘢痕少,复发率低,但由于坐位和立位的改变可产生持续张力造成缝合口裂开的可能。
3.Z字成形术病变范围过大时,可采用Z字成形术图4。消除肥胖患者臀部较深的臀间裂及其产生的负压力,尽可能减少伤口裂开、出现血肿及脓肿的风险。
图4Z字成形术
4.窦道切除创面开放术适用于手术创面过4大不能直接缝合或手术后复发者。
清
5.窦道切除袋形缝合术适用于手术创面过
大不能直接缝合者,切除窦道壁表面部分和上盖皮防肤,清理腔内肉芽组织、毛发及皮脂等物,切口边缘皮肤与其下的囊壁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1.出院后充分休息,避免熬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臀部皮肤保持清洁。
3.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充分的营养补给,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4.出院定期换药复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