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疗法北京培训班课件

2016-1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恩师高树中老师《一针疗法》课件

?主讲人:王栋

?思考: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1.选取正确的针刺穴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此者,必中气穴····中气穴则针染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胀论》:“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

?《灵枢·九针十二原》: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框,夺阴者死,夺阳者狂。

?《一针疗法》

?病案:三阳络案

?肩周炎,颈椎病案

?双上肢无力案:左关大,双尺弱案

?妇科研究生痛经案。

2.正确的针刺方法!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补写反则病益笃《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泻,害中而去则至气。

?举例:(很多病人针刺一段时间后乏力)

?《灵枢·寿夭刚柔》:三变刺法。放血、艾灸、火疗、《经筋》阳明经筋刺法(面瘫),腰突。

?《灵枢·根结》: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中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以甘药和之。

?《经筋》:“足少阴之筋···在内者熨引饮药”腰突火疗案

?《素问·调经论》:“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杨某面肌痉挛

?举例:戴向丽老师治疗:胆囊炎案、阑尾炎案

?下肢躁动案,

自血疗法

è定义:从病人身体的静脉抽出血液,再注射到病人自身穴位,已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自血疗法也称自然净血,就是把皮肤病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内抽出来,再由臀部肌肉注入病人自身体内,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达到调理人体内环境,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对白癜风、慢性荨麻疹、全身皮肤瘙痒症、泛发性湿疹和皮炎、过敏性紫瘢、某些大疱性疾病、银屑病、复发性疖肿和毛囊炎、皮肤划痕症、慢性湿疹、复发性疖肿、毛囊炎以及脓疤型痤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è准备:10ml注射器、止血带、医用胶布、医用棉球棉签适量、碘伏

è与穴位注射的区别:刺激时间更长、疗效更好

è高树中教授《一针疗法》

1.高老师悟道《灵枢》,验于临床,发扬于海内外。多数疾病只取一针,一针见效,疗效显著。

2.以理服人,可以举一反三,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经络病—一针疗法

1.头痛

头维,--足阳明、太阳、少阳合穴

膏肓(太溪)--肾虚型

足临泣x毅案

足三里x建勇案

太冲x旭萍案

李老头风散: (红参、五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

生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g,细辛、芥穗、防风、羌活、

(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天南星、制白附子、

明雄黄(另研对入)、乳香、没药各6g三叉神经痛案

2麦粒肿

《灵枢·经筋》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

足三趾放血:《经脉》入中指内间,··外间,··入

大指间

肩胛骨:循肩膊内

冰冻法

3牙痛

?翳风—风火牙痛

?内庭—实者泻其子厉兑—泻井当泻荥

?太溪--“牙齿痛,吕细堪治”

?固齿神方—青盐、石膏15,补骨脂12,防风薄荷·旱莲草8,花椒、白芷、细辛5功效:固齿止痛,乌发固肾。《陈修园七十二种》上面记载:「治牙之方甚多,苦无大效。昔有人四十后病齿,大牙已脱三个,遇德州卢南石相国之弟传此方,用之动者复固,齿病遂除,即冬月食火锅并煎炒等物,牙缝里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旋即消减,真第一效验方也。若于三四岁即用之,无间断,可保至老不脱,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诸方可废矣。、黄星楼《餐菊轩医辑》“余历年病齿,剧痛时不可忍受,常乞怜于止痛片,仅能暂缓其势,又恒用没石子含置,亦取效于一时,万不得已则拔之。遇痛即拔,终非善策,乃检箧中录存有固齿良方,照方配用,颇着神奇。三年多来,齿病非独未发,而动者亦固。经验有据,始介绍于同好,益广流布。”

?偏历---《灵枢.经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六神丸、喉痣丸

?4落枕

1、后溪或束骨《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2悬钟、中渚胆足少阳之脉,…..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加颊车,下颈,

3落枕穴:全息

u5颈椎病

1.后溪、昆仑、束骨、腕骨

2.太溪、大钟

3.张文兵,霍则军,反阿是穴、阿是穴、《无痛一身轻》、张钊汉《原始点松筋健康法》

《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刺腰痛论》说:“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骨空论》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

u《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

4.性智法师,正脊法

5.刘超,圆利针针刺法

u6肩周炎

《灵枢.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坚转引而行之。----一切痛症的治疗大法:1.切循六经2.虚实3大络之血结4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5.其瘛坚转引而行之

1.阳陵泉---巨刺

2.鱼肩、鱼际

3.三间

4.后溪

5、颧后

7乳腺增生

1.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

2.太冲

3.足临泣

4.乳腺反射区

5.东陵穴(内关)“循胸出胁”并回乳

6.药物胸罩:冰片、柴胡、青皮、半夏、厚朴

8、急性腰扭伤、腰突

1.人中

2.后溪、腕骨(腰突案)

3.龈交异点

4.手三里《经筋十三》“手阳明之筋…挟脊”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5.太冲《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6.太溪、大钟《经脉》实则癃闭、虚则腰痛

7.火疗《经筋》:“足少阴之筋···在内者熨引饮药”腰突火疗案

9、膝骨关节炎

a、大杼、膏肓(董氏奇穴)

B、尺泽

C、内关

D、太溪

E、药物护膝:《灵枢。寿夭刚柔》川椒、桂、干姜、冰片,研末外用。《灵枢。经脉》“入膝髌中”

面瘫

?1、三里

?2、太冲

?3、阳陵

脏病:《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也。”《灵枢。寿夭刚柔》:“并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难经·六十七》:“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脏病取背俞、输穴(原穴),腑病取募穴、下合穴

1、心病(早搏、房颤、心律不齐·····

a、心腧、厥阴俞(阴阳、足臂、灵枢皆以心包代君受邪《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b、大陵《灵枢·五邪》“邪在于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

C、至阳、灵台《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D、下三皇《灵枢。经脉》:”脾,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亦治疗:失眠、男科、妇科病

E、膻中

失眠

?1、下三皇

?2、三间

?3、印堂、神庭、四神聪、风府、安眠

?《海论》:“”脑为髓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于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倦怠安卧

2、肝病

1、太冲

2、肝俞(谢锡亮麦粒灸治疗乙肝,并治疗岳母高血压)

3、肺病(肺癌、咳嗽、哮喘、····)

A、身柱

C、定喘《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气海有余,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B、肺俞(《灵枢·背俞》:”皆夾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灵枢·五邪》“邪在肺···以手疾安之,快然,乃刺之

C、风门

d/孔最

E、治肺勿忘胃,暖中焦是关键(肺经起于中焦,鼻之造字,干姜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小青龙····)

鼻炎

1、足临泣、霍胆丸(《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脾病(胰腺炎、失眠、·····)

1、地机

2、至阳

肾病(肾虚、前列腺、···)

1、太溪

2、肾俞

3、下三皇

4、人中面王一下者,膀胱子处也······”

腑病---下合穴、募穴

胃病(%)(胃痛、胀、癌)

1、足三里(《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阴有阳疾,取下陵三里“)

2、至阳、灵台

3、公孙:《寿夭刚柔》:“并在阴之阳者,取络脉”

4、鼻翼(胃反应区)《灵枢·五色》

《灵枢·五色》:“(《阴阳二十五人》:“其人为赤色,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疾心,不寿暴死”)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病虽小,必不病而猝死···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加大肠者肾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一下者,膀胱子处也······”

腹痛:

《邪气脏腑病形》:“愿闻六腑之病···面热者足阳明之病也,鱼络血者手阳明病·····大肠病,当脐而痛···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嗔胀,当心而痛,取之三里,小肠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取之巨虚下廉”

1、足三里

2、上巨虚

3、下巨虚

4、太冲、曲泉《肘后歌》:“脐腹有痛,曲泉针”

阑尾炎

1、上巨虚

2、阑尾穴

痔疮

1、龈交异点

2、承山(前后二阴病)

3、委中放血

4、腰阳关放血、自血

5、八廖放血

6、药物贴脐(荣昌肛泰)地榆、龙骨牡蛎、五倍子、

胆囊炎、胆石症

1、胆囊穴

2、至阳

3、日月、期门

4、足临泣

膈肌痉挛

1、取嚏《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2、攒竹

3、翳风

4、太溪

5、公孙

6、麝香填脐

术后胃肠呆滞

1、足三里

2、填脐:干姜、肉桂、川椒

妇科病1痛经

?1、承山

?2、三阴交

?3地机

?4、十七椎

?5、太溪

?6、下巨虚

闭经

?1、上下巨虚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

?2、温经汤

?3、定坤丹

?4、逍遥散

?5.天枢(机理同上下巨虚)---王启才

月经过多、崩、漏

?1、下三皇

?2、金锁固精丸

儿科病:发热

?1、井穴放血

?2、背部膀胱经

?3、四逢放血

?4、推下六腑

?5、麻杏石甘汤、

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1、上下巨虚

小儿腹泻

?1、药物肚兜:干姜、肉桂、川椒、五倍子、五味子·····

?2、丁桂儿脐贴

小儿盗汗

?1、药物肚兜五味子、五倍子、龙骨牡蛎····

2.肾顶

小儿食积

?鸡内金

?四逢放血

美容养生

?1、足三里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

?2、上下巨虚

3、太溪。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

扁平疣

?1、平头、三头火针

?2、药:旱莲草、白芥子、无花果、····

?3、膀胱经把

痤疮

?1、背部放血(额头)

?2、下巨虚(下巴)

?3、面部(足三趾)

?4、防风通圣散、麻黄升麻汤

?5、竹叶石膏汤、三黄汤、白虎汤

?理中汤

?缪刺法(对应关节取穴法、王文远平衡针、周尔晋x疗法《火柴棒医生》萧红慈《医行天下》)

?

《素问·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邪客于经则巨刺之····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网球肘

?阳陵泉

上下肢肌肉拉伤

?对称部位

膝关节扭伤

?尺泽、曲池附近压痛点

踝关节扭伤

?1、养老穴附近压痛点

?2、阳池穴附近压痛点

足跟痛

?1、合谷

?2、大陵

全息疗法之第二掌骨、薄氏腹针、面针、眼针、人迎针、舌针、寸口针、头针······

?脐针、脐诊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心······上

面针、面诊

?1、咽痛

?2、胃痛

?3、前列腺炎

?4、肩周炎

?5、胸痛

?哮喘

寸口脉诊、脉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侯后。上竟上,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

?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左脉小柴胡、右脉半夏泻心汤),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处,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病例:面肌痉挛案

?网球肘案、双膝增生案、高血压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lczl/1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