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心怀鬼胎的患者,还是第一次见到
2016-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最近收了一个有意思的病人,是一位45岁的女患者,来就诊的原因是「间断心慌、胸闷4年,再发并加重3个月」。
看起来是个普通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是——
一个诡异的笑脸医院心脏彩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还有胸片「纵膈占位性病变」。
胸片不容易判断出占位是什么,那就做个增强CT看看吧。
天啊!好像看到了一张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脸!
来,放大再看一遍。
这是什么情况?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又做了心脏彩超和冠脉造影、冠脉CT。
综合考虑病史及检查结果,对胸腔占位性病变考虑的可能诊断为:
冠状动脉瘤,可能性较大;
室壁瘤,无心肌梗死病史,基本排除;
纵膈畸胎瘤(纵膈?前室间沟?),与心脏关系密切,不像一般的纵膈肿瘤,而心脏上的畸胎瘤很罕见;
心包囊肿,不完全排除。
切,还是不切,这是个问题开胸后,发现占位性病变位于左心室心尖部,与心室之间无明显界限,约鹅蛋大小,质地坚硬。
我们开始在切与不切之间稍有犹豫:不切的话左心室活动明显受累,心功能估计难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切除的话风险也很大,病变与左心室关系密切,手术容易损伤左心室心肌,双瓣置换的病人本来就存在左心室破裂的风险。
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最终还是决定冒险手术切除心尖部占位病变。
心脏停跳后,切开心尖部病变钙化外膜后,可见大量类似于黄油与巧克力酱(各位,你们的午饭还好吗?)一样的组织混合物,基本判断为「畸胎瘤」。当然,还需要最后的病理报告才能确诊。
高能预警:前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午饭时间谨慎下拉
…
…
…
…
将钙化外膜内的全部组织清除干净后,因瘤壁与左心室无明显界限,决定保留,用毛毡条加固的「三明治」方法缝合瘤壁,防止左心室破裂。
稍后顺利进行了联合瓣膜置换。
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经常会左右为难,每一种选择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心脏上的占位性病变,考验的不光是医生的思维判断及手术技巧,也更加考验医生承担风险的意愿及能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