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总院分院无缝对接,佛中医生死时速
2017-9-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医院医院(即张槎分院)紧密配合,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医院落实双向转诊、快速抢救患者生命的又一成功案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赵华云(右二)及其医生团队与患者合影
分院/第一时间发现病危并成功抢救8月1日中午12点05分,49岁的河南人葛先生因突发胸痛并持续约1小时,在妻儿的陪同下送入医院医院。其大汗淋漓的外部体征引起了已下班的急诊科主任谢常林的重视,被迅速推进了抢救室。经过急查床边心电图,结果显示为急性心室前壁心梗。谢常林立即给予病人硝酸甘油含服,指导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并根据患者要求报告医务科要求转入总院治疗。
就在短短一分钟内,患者突然出现室颤,呼吸心跳骤停。谢常林迅速组织急诊医护开通绿色通道。当班医生卢健胜刚出手术室便立马赶到现场抢救,急诊科护士长欧红梅也急速赶到抢救室协助,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静脉推注抢救药物、吸氧、气管插管、抽血化验,各种抢救措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经过两次除颤和全力抢救,十分钟后,葛先生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但他的状况仍需进一步心脏介入治疗。
在征得总院同意后,医院马上派出护送,无缝对接将葛先生迅速转送至总院。
总院/急诊介入手术“绿色通道”迅速开通中午12:40分,葛先生被送到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详细了解,葛先生有吸烟史多年,每天40支左右,偶有饮酒,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时血压偏低,为90/60mmHg,心率87次/分,SPO2:97%,神志嗜睡,呼吸尚平顺,唇甲轻度紫绀,仍感觉持续性胸前区压榨性疼痛。经过再次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为急性下壁、后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科立即请我院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王文会副主任医师会诊。结合发病经过和心电图表现,王文会明确了临床诊断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鉴于病情随时有可能再次急转直下出现危象,建议患者即行急诊介入手术,开通闭塞冠脉,植入支架。“这才能抢救患者生命,”王文会说。
此时,患者家属还在犹豫,急诊科主任李旷怡主任医师、黎练达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讲解行急诊介入手术的重要性,同时,王文会也已报告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专家陈伟强主任中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主任赵华云主任中医师。陈伟强随即也通知了科室李少枝护士长,介入室朱冬梅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救治团队迅速集结。10分钟后,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并签名,所有介入团队人员5分钟后全部就位,手术立即展开。
手术现场
结果/手术险中制胜疗效满意获赞赏
据王文会介绍,手术过程万分惊险,幸而都在整个团队的配合下得以一一化解。其中,医护人员通过右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时,发现患者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第一钝圆支急性闭塞,且供血范围非常大。在开通闭塞冠脉后,患者出现胸痛加剧,在手术台上燥动并大声喊叫。此时患者出现低血压60/40mmhg,以及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速,短阵室速,阵发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等。医护人员立即予以止痛,抗心律失常,多巴胺升压、补钾等处理,同时予以冠脉内注射欣维宁以溶栓,并反复利用球囊扩张闭塞段的冠脉。医护人员在患者第一钝圆支闭塞处植入一枚进口药物支架后,患者胸痛渐渐缓解,不过血压仍然较低,继续维持多巴胺升压、欣维宁抗栓后,得以安全返回病房。
冠状动脉造影:第一钝圆支闭塞
介入术中,开通闭塞血管后
支架植入术后
经过数天的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胸痛不适,已经停止多巴胺和欣维宁的泵入,血压和心率平稳。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抢救和治疗过程非常满意,多次对医院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医护人员,以及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称赞他们高效的救治反应能力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据悉,医院自三年前正式托管医院以来,一直从管理、技术、流程等方面为后者“加码”,医院、医院一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尤其与邻近的医院达成了快速转诊的默契,急危重病例可经科室直接进行对接联系并开通“绿色通道”。此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在新一轮医改工作中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双向转诊的成效,为快速抢救患者生命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医院医院急诊团队
(李学燕,宣传科综合)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广东佛山再创新局”:点击“阅读原文”有相关精彩H5。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