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做完心脏彩超后,竟发生如此诡
2018-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最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患者做完心脏彩超后,发生的一幕,连医生都吓了一跳。
这位患者是一名45岁的女性,她的情况是间接心慌、胸闷4年,再发病加重三个月。
从病因来看就是一个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普通患者,但是在检查的时候...
检查后,发现一个“诡异的笑脸”
医院做了心脏彩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还有胸片“纵膈占位性病变”。
但是胸片不好判断出占位是什么,之后又做了CT。
仔细看会发现,竟然有一个诡异的笑脸!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现了如此诡异的一幕之后,医生为了明确诊断,又让患者做了心脏彩超和冠脉造影、冠脉CT检查。
综合考虑病史及检查结果,对胸腔占位性病变考虑的可能诊断为:
冠状动脉瘤,可能性较大;
室壁瘤,无心肌梗死病史,基本排除;
纵膈畸胎瘤(纵膈?前室间沟?),与心脏关系密切,不像一般的纵膈肿瘤,而心脏上的畸胎瘤很罕见;
心包囊肿,不完全排除。
手术切还是不切,左右为难
开胸后,发现占位性病变位于左心室心尖部,与心室之间无明显界限,约鹅蛋大小,质地坚硬。
让医生左右为难的是,不切的话左心室活动明显受累,心功能估计难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切除的话风险也很大,病变与左心室关系密切,手术容易损伤左心室心肌,双瓣置换的病人本来就存在左心室破裂的风险。
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最终还是决定冒险手术切除心尖部占位病变。
心脏停跳后,切开心尖部病变钙化外膜后,可见大量类似于黄油与巧克力酱一样的组织混合物,基本判断为「畸胎瘤」。当然,还需要最后的病理报告才能确诊。
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将钙化外膜内的全部组织清除干净后,因瘤壁与左心室无明显界限,决定保留,用毛毡条加固的「三明治」方法缝合瘤壁,防止左心室破裂。
稍后顺利进行了联合瓣膜置换。
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经常会左右为难,每一种选择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心脏上的占位性病变,考验的不光是医生的思维判断及手术技巧,也更加考验医生承担风险的意愿及能力。
由于「畸胎瘤」的名字,常常会带来一些误解造成的故事,比如说:我是不是怀孕了?还是个畸形?
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变异而来的肿瘤,多见于腹腔,偶见于胸腔。
成熟的「畸胎瘤」有时可见发育不完全的毛发、软骨及牙齿等组织。但是,心脏上的「畸胎瘤」极为罕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