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与心脏早搏

2018-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早搏顾名思义就是心跳提前了,心跳没有遵循正常的心跳节律,比正常跳动的节律提前,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早搏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性猝死,所以发现早搏要及早治疗。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早搏诊断及艾灸解决方案

有人觉得说话舌根发硬,睡眠不好,心胸憋闷;有人会突然感到一阵阵心慌,或几秒钟胸部疼痛。这些人一般多面色紫暗,口唇和指甲颜色青紫,舌体表面有瘀斑、瘀点,舌底的静脉曲张变粗变紫暗。

中医认为,以上有关症状大都可归结为一种叫“血瘀”的致病因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是形成血瘀的一个重要原因。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可因之瘀滞,或气虚导致血虚,血虚则脉道艰涩,也可使血行不畅而导致血瘀。瘀血症状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及时防治,会很快改善。发现自身有以上症状时,要注意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此时可采用三个特效穴位,即内关、神门、天泉。

内关穴:

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内关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

神门穴:

手腕内侧,小指边的腕横纹上。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按摩按摩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心安万事安,心脏的元气充足,各种心系统的疾病及由此导致的精神方面疾病都会得到改善。

天泉穴:

腋下横纹两寸处。此穴专治由于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心跳加快,或闷。

《马氏温灸法》这本书,马老就曾经说过,治疗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时,需立即灸左乳头四周,疼痛可迅速缓解,这就是局部施灸。

艾灸会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当我们艾灸后发生的胸闷,就应该是血管扩张了,血流量增加了,心脏暂时还不适应的状态,所以会有胸闷发生,有的会有心悸。要知道心主神明,而心脏的不适,常常会直接影响睡眠,会有憋涨的感觉。有了这些症状的发生,会直接连带五脏六腑的反应,所以又心悸,睡眠不佳以及腹胀就不足为奇了,但是随着艾灸的深入,艾灸可以溶栓,等把血管清理干净了,血管疏通了,垃圾清除了,疾病改善了,那么症状也会没有了。

一般艾灸治疗心脏疾患,建议灸局部和心俞,厥阴俞,膏肓,膻中,中脘,内关,神门。在施灸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所以在施灸的时间上也要自己掌握,不要太机械。如果你感觉这个部位很舒服,那么你可以多灸一会,如果你感觉这个施灸部位有点难受,那么你就移动一下。尤其是艾灸治疗心脏疾患,往往开始初会有心脏部位的隐隐不适,这时你要移动艾灸柱,逐渐往不适点靠拢,逐渐达到适应的程度。

还可以配合以下穴位

厥阴俞(双穴),心俞(双穴),膈俞(双穴),肾俞(双穴)

天池(双穴),膻中(单穴),巨阙(单穴),期门(双穴)

中脘(单穴),下脘(单穴)

气海(单穴),关元(单穴),天枢(双穴),曲骨(单穴)

足三里(双穴),三阴交(双穴),照海(双穴),太冲(双穴)

神门(双穴),少海(双穴),间使(双穴)

编后语

无意间接触了艾灸,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你会发现那种暖暖的通过经络的那种充实和温润,灸一个地方会穿透到另一个部位的那种温暖和流动性仿佛在一股一股的注入生命力一般,衷心祝愿更多的朋友认识到艾灸的好,大道至简,大艾无疆。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yyzn/12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