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艾灸,驱寒除湿最佳时机

2019-3-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今天18时7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

过了今天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到了

夏至是昼夜变化的界限

这一天北半球的各地

都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过了这天,太阳将走“回头路”

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在古人看来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

但盛极必衰

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

一些喜阴的生物出现了

而阳性的生物却渐渐衰退

因此

夏至有三个标志性物候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蜩(tiáo)始鸣

蜩即夏蝉,俗称“知了”

夏至后因感阴气生

雄性的知了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湿地中出生而得名

此时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

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在传统习俗中

以夏至这天为起始

人们会通过数“夏九九”

记录温度的变化

南宋人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

记载了“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除了温度升高

这个时节降水也更加频密

雷阵雨是最常见的天候

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夏日虽然潮湿炎热

却浇不灭生活的雅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

虽是描写青年男女美妙爱情

却也画出一幅“晴日雨”的浪漫景象

相比之下

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

则少了几分儿女情长

多了些平常民生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灼灼烈日下

人们往往期盼秋日的凉爽

而忽略了夏季本身的美

其实正是因为有无数生命的舒展

夏天才如此热烈

漫长的白昼固然难以日暮

骤然的暴雨也总让人心急

但打开窗子享受微凉

生命个体无论大小

自得其乐都能快乐度夏

夏至艾灸养生

夏至,这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人体扶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艾灸是温补元阳、激活经络、调养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节气灸是根据不同节气的“天时”所对应人体的穴位进行艾灸,最大程度地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根除宿疾和病根。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夏至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此时进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扶阳祛寒、消除冬病的功效,使人体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

官方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yyzn/12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