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丨滚蛋吧,雾霾君

2017-3-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昨天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了重污染红色预警,重雾霾天又来了!看样子雾霾天还将持续一阵,当面对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拒因素的时候,我们总是显的那样的渺小和无助,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尽量减少重污染对我们的伤害!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雾霾”吧!

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漂浮在空中的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头发丝直径40微米),我们经常用PM2.5指数表示雾霾的程度。

PM2.5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各类重金属等。它们每一个都是破坏身体健康的利器。

虽然鼻孔能阻挡90%以上的颗粒物,但是不能有效的阻止PM2.5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肆无忌惮破坏下呼吸道,最后到达肺部,接下来可以豪无阻挡的进入肺细胞,并且损伤肺细胞,引起肺部疾病,还可以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破坏心脑血管,进入各种器官组织引起疾病等。

雾霾的危害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五十万人,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父母。

雾霾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对于儿童,有以下较为重要的影响:

危害呼吸道健康

这是雾霾直接的危害。人的呼吸道对于空气污染是最为敏感的,处于污染的环境下,呼吸道粘膜遭受刺激,造成抵抗力下降,肺部防御能力差,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晒太阳是儿童获取维生素D的一个主要方式,它能帮助皮肤中的物质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雾霾天气把太阳遮住了,孩子完全接触不到太阳光照,就会影响体内维D的正常含量。维生素D对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将钙储存在骨骼中,对于儿童的骨骼健康和牙齿健康同样重要。维D还有利于儿童免疫系统成熟。

令孩子倦怠无力

这方面别说小孩了,大人在雾霾天也是有苦说不出。如果天气整天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孩子身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使孩子变得无力,极不活跃等。

其它疾病

细颗粒物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还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超细颗粒物升高跟心脏供血能力降低有关系。

具体来讲,进入细胞的雾霾颗粒,难以被身体的免疫系统消除,然后他们还可以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且沿途可以损伤血管内膜。最终会导致人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引发血栓。

更甚者会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心律紊乱,引发心梗。而这一切首先影响的就是妇女和儿童。

接下来才是我们的干货,防护妙招送给你!

全家“防霾”10招

孩子怎么防雾霾

雾霾天,尽量减少出行

在有雾霾的天气,原则上应该尽量避免出行,尤其是小宝宝,因为他们的呼吸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受到雾霾的伤害。特别是雾霾比较严重的天气,比如PM2.5的指数已经超过,出去玩耍,弊大于利。患有过敏或者哮喘的小朋友,更要注意。

如果出去散步,尽量选择能见度相对比较好的时段

如果有必须出去的情况,最好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时段,此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相对较少。

小宝宝最好戴纯棉口罩

虽然有研究证明N95口罩对PM2.5的抵御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的纯棉口罩,但是因为这种口罩密封性非常好,堵住宝宝的口鼻,容易导致宝宝的呼吸不畅。小宝宝还不会表达自己的不舒服,一旦父母不注意有引起窒息的危险,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建议给6岁以下的小宝宝戴纯棉材质的口罩。

另外,目前市场上一款新型的儿童专用的防霾鼻罩家长也可以考虑,这种鼻罩在保证高效过滤的同时,呼吸阻力较小,保障孩子畅通呼吸,据了解这款防霾鼻罩面向3-12岁的儿童,为妈妈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开窗也要选择风大的时间

在风大的时候,开窗通风,空气至少是流动的,停留在室内的颗粒物也会少一些。如果是雾霾非常严重的天气,最好不要开窗。

勤漱口

雾霾可以通过鼻子进入人体的呼吸道,也可以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的消化道,给宝宝用清水勤漱口,可以将口腔中的雾霾颗粒冲刷出去,避免对消化道的伤害。

在室内打开加湿器

加湿器能使空气里的湿度增加,湿度增加以后,空气中的颗粒物就容易落到地面,而不是悬浮在空中,减少家人和宝宝吸入颗粒物的机会。

最后,最贴心的莲花君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准备

低价超值,统统10元

商品价格有效期:.12.16-12.27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在浏览此文章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yyzn/7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