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喉咙刺痛竟是心肌梗死,省医心内科杨
2016-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指导医生:杨永曜,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肌炎、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植入器械的诊疗。主持国家及省级心血管课题多项。
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近日,65岁的黄克(化名)正在和朋友们吃饭聊天,他突然感觉到咽喉阵发性疼痛。“那个疼呀,实在难以忍受,喉咙干燥刺痒,又像有人在背后掐住了我的脖子,气喘不过来。”黄克告诉记者,当时还有出冷汗,面部变白,朋友们赶紧帮他拨打电话,直奔医院急诊室。
黄克对急诊医生说,咽喉疼痛经常发生在他的身上,去年就有类似情况,可能是因为最近气温骤降感冒了导致咽喉发炎,上次输完液就好了,这次估计再输点消炎药物也就好了。但是急诊医生很负责任,一看黄克咽喉没什么异常,就给他量了血压,当时血压已经非常高了,急诊医生建议黄克到心内科做个详细检查。
但是黄克及家属表示怀疑,嗓子痛为啥要到心内科做检查?一脸不乐意表情,在心内科主任医师杨永曜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同意做心电图检查。刚接上心电,就显示明显的异常现象,心率快,还发现有ST段和T波缺血改变。立即又抽血做相关检查,根据症状与体征以及化验结果,杨主任怀疑黄克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急忙为黄克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证实了杨主任的诊断,心脏一侧动脉的一支已经完全堵塞住了,为他放入支架后,各种不适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1/3的心梗患者症状不典型杨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是心肌短暂缺血,医学上将此症状称为“心绞痛”。但是,此名字是“名不副实”的,因为心绞痛属于内脏痛,具有内脏痛的特点:疼痛的定位不准确和产生牵涉痛。事实上多数“心绞痛”并不会表现为胸痛,大约有1/3的患者表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由于这些症状与“心脏”似乎沾不上边,经常会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
“黄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心梗症状表现为咽喉痛,是因为咽喉和心脏的神经由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等,以及氢离子、钾离子这些致痛物质可直接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人纤维末梢而产生疼痛,传人冲动和来源于颈、胸部的神经冲动可能会聚于相同脊髓节段的同一神经元,结果会产生咽喉部或其他地方如左肩背、牙痛甚至腿痛的牵涉性疼痛。”杨主任解释。
另外,杨主任特别强调,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原则就是把已经梗死的血管重新开通,越早开通治疗效果越好。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即使治疗后经过有效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心梗治疗必须强调早期诊断,治疗的“黄金时间”则是发病6小时以内。一旦等到心肌梗死发病超过12小时后,患者生命指征处于不稳定状态,治疗难度与风险将大大增加。杨主任表示,如果把来院前的时间“压缩”得越短,病人心脏受损程度就能降到越低,而这就取决于病人及其家属能否及时发现、及时送医了。
天气寒冷警惕心梗突发“最近相继出现多股冷空气,容易诱发心肌梗死。”杨主任解释,因为气温下降,心血管、脑血管受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再加上出汗少,饮水少,高血压患者血压容易增高,诱发脑出血;强冷刺激也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血小板也易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若出现咽喉疼痛、牙痛、上腹痛或肩背疼痛伴冷汗,而找不到明确原因,并伴有胸闷、出汗或恶心症状时,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一旦发病,身边的人要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千万不能“等会儿看看”、“把病人扶起来坐”等。此时,应该让患者卧床休息,不能随意走动、用力。神志不清的患者也不宜随便搬动,以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
有心血管病史的人,可能会备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每3—5分钟舌下含服一片(一般控制在5片以内),以减轻心肌缺血。当然,还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务必争取医院救治。
-TheEnd-
图文/龙逸敏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