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前预防猝死
2017-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资料图)
猝死,医学上的定义是从发病到死亡一个小时内发生的自然死亡。此病如此突然,如此残酷,在它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近些年来,不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还呈双峰形变化。
25岁到30岁年龄段达到高峰值,次高峰为45岁到50岁。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熬夜、情绪容易激动等;2、膳食结构不合理,常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品;3、忽视体检;4、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患有三高人群,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
猝死虽然事发突然,但大部分的猝死都是有早期的征兆和迹象的,只不过很容易被人忽视。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病人会有一些症状变化,如顽固性心绞痛发作,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甚至是失眠、烦躁等现象,这些常常是猝死的前兆。
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导致的猝死可占八成。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长期饮食不当,吃肉过多或经常饱餐过度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生胸痹心痛。所以,不管是中、西医大夫,都会劝病人以素为主。
(资料图)
也许是以前贫穷的心理阴影,造成现代人对口腹之欲是无底线的追求。所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除了飞机、轮船、汽车等,我们都有办法把这些生灵装进自己的肚里,欲望无尽,永不满足。可见,猝死的根源还是建立在物质发达的基础上。我们不懂得众生平等的道理,不明白生命之尊贵,所以不理解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绚丽之时。
佛教有有一句话叫“福尽人亡”。我们今世能出生在这个和平年代,物质丰富,这是我们前世种善因感召而来。但我们不懂珍惜,拼命消耗,很快福报就消失殆尽。好比我们在银行里有笔存款,每日只取不存,是座金山也有耗光的那天。要增加存款就只能行善积德,化解攀比、虚荣之心,控制好欲望,做到适可而止。
如遇紧急情况,急救以开通血脉、畅通气道为要,旨在恢复心跳与呼吸,使阴阳相抱不离,气机升降复常。猝死发生时应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的姿势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防风。西医急救:立即进行疏通气道,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中医急救:针刺取人中、十宣、百会、涌泉强刺激放血以通畅气机;艾灸神阙、关元以回阳固脱;中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鼻饲给药以醒脑开窍。
猝死虽然可怕,但明白了其发病的根源以及发病征兆,我们是可以做到有效预防的。我们这一世得到宝贵人身着实不易,一但失去,追悔莫及。
文:云台居士
图来源于网路、文字由编辑组整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随喜功德!
排版居士:云台居士
云台公益
想了解更多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