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交流心电图知识心房扑动
2021-8-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西医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25/4629238.html
作者:陈海兵-放射科-主治医师
来源:爱爱医医学网
版权归作者与爱爱医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读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右心房扑动和左心房扑动。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多见于一些心脏病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术后等,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右心房扑动和左心房扑动。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多见于一些心脏病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术后等,也可见于一些非心脏疾病,如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发生机制:
房扑的发生在电生理证实为折返激动。I型房扑现在认为是心房内的大折返和微折返综合的结果。近年来提出的心肌组织各向异性传导是心律失常形成的一种机制,各向异性传导指传导沿心肌长轴伟导较横轴传导为快。当心房肌有病变时,各向异性传导更为突出,可造成微折返。Ⅱ型房扑的发生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为微折返激动,由于没有可应激的间隙,造成调搏不能终止发作。
1、心电图表现:
(1)、I型房扑(典型房扑)
①P消失,代之以形态及方向相同、间隔规则的锯齿状F波,F波尖端向下(主要表现在Ⅱ、Ⅲ、aVF导联),F-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②F波频率~bpm(个别可以低于bpm);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出现差异性传导时则宽大畸形;
④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4:1,呈1:1者少见。若传导比例固定,则心室率齐,或传导比例不固定,则心室律不齐。
2、Ⅱ型房扑
①F波圆钝直立,频率多在-bpm。
②F-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
I型房扑通过食道调搏可终止,而Ⅱ型房扑食道调搏无效,常可转变为房颤。
附:BIX法则HaroldBix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P’(F)波位于RR间期中央,则在QRS波内可能隐藏有P’(F)波。此类心律失常通常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应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或药物的方法改变房室传导比例,暴露出P’(F)波的直实频率是鉴别的可靠方法。
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较心房颤动少见,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心房颤动,但有时房扑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心房扑动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以粉丝性心脏病、冠心病最为常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均可引起心房扑动。其症状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功能以及心室率的快慢。如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较好,心室率不快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
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的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主低。但心房扑动患者也需要抗凝治疗,抗凝适应症与心房颤动一样主要以口服华法林,以国际标准化修士(INB)进行用量调节。药物效果不理想的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浦文斌,戎哲毅主编.社区常见病心电图诊断解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6.
唐文军主编.心电图精要与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1.
唐发宽,李俊峡,曹雪滨主编.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01.
方丕华,张澍主编.心律失常规范化防止从指南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06.
卢喜烈主编.心电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纲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