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心脏病,供血问题和节律问题的取穴一样

2021-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118/4759480.html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导读:心经受病是由心包经替之,以这种“代君受过”的思想解释心包经腧穴治疗心病的机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心经与心包经主病真的没有区别吗?笔者把传统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指明了二者的不同,即供血问题为心包,节律问题为心经,并验证于临床,可资借鉴。

心经与心包经主病新解中医针灸界对于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主治区别的论述,自古有之。《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记载:“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输焉。”《类经》二十卷第二十三注对此进一步解释为:“手少阴,心经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也。经虽分二,藏实一原。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输,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输焉。”由此可见,在《内经》时期,心经主病是由心包经替代的,二者并无明确区别。以“代君受过”的人文思想解释心包经腧穴治疗心病的机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那么心经与心包经的主病之间究竟有无区别呢?医院“王居易名医传承工作站”跟随王居易教授学习经络医学过程中,运用其经络诊察法,结合症候,对心经与心包经的经络异常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所反映心脏病的症候是有区别的。如心脏瓣膜、心脏节律问题多出现手少阴心经异常,而心肌缺血等血管问题则多出现心包经异常。为从更多方面清晰地思考这一问题,笔者试从心经、心包经的经脉结构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心脏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对这个命题进行分析,并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以求新的阐释发挥,不足之处请同道指正。两经脉系统循行分布比较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小肠。经络“系舌本”。经别“走咽喉,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结胸中,系于脐”。手厥阴心包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三焦。经别“入胸中,别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经筋“挟胁,散于胸中,结于贲”。两者均有经脉与心、胸、喉发生联系,可以解释二者在主治功效上的相似性,但古籍中在经脉层次上对二者与心脏的联系未提出明确区别。心脏结构及生理分别与两经相关心壁由三层膜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内膜的结构又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内层及心内膜下层,心内膜下层分布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此外,心瓣膜也由心内膜组成,心房和心室收缩时阻止血液倒流。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心外膜是心包脏层,为浆膜。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及心的静脉系统均分布在心外膜层。从心脏的解剖生理可以发现心壁的三层结构与心脏的节律传导、心肌血液供应以及血管压力的调节等生理功能有着对应关系。即心内膜与心脏节律具有对应关系,心的供血系统则与心肌与心外膜联系密切。心脏的这一解剖生理结构是心脏疾病产生的基础,也为我们分析心经与心包经的主治区别提供了一定的分析依据。常见心脏病变类型临床比较多见的心脏病变有三种:一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从而出现心前区不适、心绞痛等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二是心脏传导系节律异常,临床可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表现。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三是心脏瓣膜病变。从心脏解剖与生理病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解剖结构上,心脏的供血问题与心外膜的关系最为直接,而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经络当属手厥阴心包经。心律异常及心脏瓣膜病变应与心内膜直接相关,经络应该属于手少阴心经。心经与心包经疗效观察按照王居易经络医学理论,治疗心脏病应首先辨别异常经脉,其次才是选穴问题。但在临床具体病例上,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心脏各层次之间的生理联系,心脏供血问题亦可引发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节律异常也可以导致心脏供血的缺乏,各种病因病机交互错杂,需要仔细审察经脉的异常,故准确辨析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变经脉是治疗取得效果的关键。下面举一些实际病例予以说明。病例1黄某,男,50余岁,医生。患者在听王居易教授讲课时突发胸闷憋气,诊察经脉发现心包经出现显著异常,建议其急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立即取心包经内关穴进行针刺治疗,获得显著效果。虽然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这方面报道资料很多,疗效确切,但是该病例心包经经络异常的显现与治疗疗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疗效迅速,说明心包经与心肌供血系统有直接关联。病例2Niv.女,53岁,以色列人。近两月夜间睡觉出现呼吸暂停、打鼾。患者有高血压史6年(/mmHg),发作性眩晕。察经手足少阴、足太阳异常。脉象沉细,偶发早搏。取穴:少海、阴谷/双侧。二诊:脉诊早搏消失,脉搏的力度也明显增强,效果很意外。血压降至/90mmHg。本病例以打鼾、呼吸暂停就诊,笔者原以为应该与肺有关,但察经后发现心经异常明显,同时脉搏出现节律异常,病变经脉当属手少阴心经。而手足少阴经的合穴对于调节心肾不交,气机升降障碍治疗显效。本病例后期经过5次治疗,呼吸暂停、打鼾明显好转,血压/80mmHg,眩晕未发作。病例3王某,男,47岁,演职人员。诉心悸2月余,气短不足以息。患者有风心病20余年,两月前拍电视剧劳累出现心力衰竭,严重腹水。经检查诊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功能衰竭。住院予利尿等治疗症状缓解,并建议换瓣。但患者希望保守治疗,遂来就诊。察经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阴、足阳明异常,足踝部肿胀,舌苔厚腻,脉细数。取穴:少海、神门、阴谷、太溪、丰隆/双侧。二诊:心慌症状明显缓解,足部肿胀好转,气短、舌苔变化不大。原方加双侧足三里。三诊:手少阴经少海处压痛缓解明显,心悸心慌症状基本消失,余症亦有消除;同时配合中药甘草复脉汤调养半月,体力恢复,半月后正常上班。患者属于20余年的心脏瓣膜病变,察经虽然发现少阴、厥阴均有异常,患者在心悸同时伴有心前区疼痛,但分析认为心肌缺血的原因应主要在于心瓣膜问题,不存在心脏冠脉系统供血异常,病变当属于手少阴心经,故选择手少阴心经作为主要治疗经脉。本病在西医治疗时症状严重,预后很不乐观,但经过针灸配合中药调养,如此严重的心脏疾患快速得到改善,令笔者意外。从以上对心经、心包经的经络结构联系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病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理论思考还是在临床实践中,以前对心经与心包经主病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混淆。通过经络诊察对经络的异常进行详细探查,并对心脏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更清晰的辨析,才能在临证时确定更加清晰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疗效。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年10月21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byjj/16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