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立冬了记得艾灸

2019-3-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这是明代后期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稚登的《立冬》,形象地描写了立冬前夕气候变化的特点,画面雅致,且不提诗人当时的创作意境,只想象那禅灯、轮月、黄叶和旧庭,就体会到冬日来临,生机渐逝的肃敛孤清。科普莫煽情,这是规矩,用中医人的话讲,此种意境明显是阳气衰退,阴寒乘袭之象,欲扭转颓败消沉之势,当然要由最能代表阳气的——“火”来拯救。而中医治疗的“火”,绝非“蚀气”的“壮火”,而是“生气”的“少火”。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费翔当年的火就是现在艾灸的火——火遍全国!”

所谓“蚀气的壮火”就是耗损人体气血津液的火,“生气的少火”就是滋养温煦人体气血津液的火,我们中医要的是后者,我们根据对患者的辨证评估,采用艾灸这种治疗方式激发起循循善诱的“少火”以充养机体,扶正祛邪(致病因素),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说冬天阳气内敛,太阳远离了我们,我们尽量要远离寒冷,靠近温暖,不要出汗太多,否则就会伤肾,到次年春天易发肌肉无力等情况,这是养生的道理。

——“喜欢火锅的人不一定阳虚,但阳虚的人一定喜欢火锅”

——“因火而火”

艾灸穴位可以让热能通过经络的循经感传,直达脏腑,调整功能,中医自古就有“伏邪”之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说明致病因素会稽留在体内,待到机体正气虚弱(免疫力下降)或再次外感同性质的致病因素时而发病,艾灸可以温阳化湿,活血通络,驱逐伏邪。这好像还是会有不理解的地方,但事实是这种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是有显著效果的,人体本就是很大的谜,现代科学的认知也尚处于探索中,或许中医的理论就是未来科学攻关的方向。

临近立冬,有以下情况都是立冬前后艾灸的适宜人群:

1、阳虚之人卫外不足,必然畏寒肢冷,机能放缓,多见于偏食瘦弱或肥胖的女性;

2、血虚之人濡养不足,再加上寒气渐盛,脉络收缩,更加循环呆滞,多见于身体素虚、长久劳心的白领女性;

3、寒湿体质多见脾胃不和,阻碍气机通调,阳气生化无源,多见于工作忙碌,压力山大,性格内向者;

4、对气候转换适应力差,忽冷忽热就生病,多见于儿童

——“诸葛亮一生用火无数,妙计安天,实际上他也怕火”

——“怎么讲?”

——“三顾茅庐时要不是张飞要纵火,孔明还得磨叽!”

人体诸多经络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两脉上施灸可温经振阳,散结消癥(癥是古病名,指有形的肿块,多由寒湿凝滞淤血而成),现代医学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类疾病皆属于癥。春季高发如咳喘、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依据“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邪”理论,冬日施灸对预防次年春季发病疗效显著,对治疗因夏秋感受湿气伏而未发,至冬发为咳喘也有极好的疗效。

——“好羡慕它们享受着温暖,我们也要寻找温暖!”

物种起源于火,我们怕火,但又依赖火,火给与我们能量,靠近它,你会深感——生活离不开太阳,就是因为你永远需要温暖,永远在寻求自我。

近期我院卵巢早衰特色门诊不仅针对女性特殊生理疾病开展中医特色治疗,还对我区常见的因气候寒冷引发时令性疾病进行中医艾灸特色治疗,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咨询和转发。

胡云峰医师简介

男44岁,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为中国针灸学会卵巢早衰专家工作室成员,知名中西医科普作者。

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蒙医系中医专业,临床工作20年,年8月——年8月由我院选送赴中医院进修“针灸和中药并用治疗卵巢早衰及生殖相关疾病”特色专科,师从我国著名“调经促孕针法”研发人——房繄恭教授(博士后),得以倾心传授,该治疗方案已经在南部沿海发达省区迅速推开。擅长对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复发性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妇科肿瘤和男性性功能障碍、精子质量差等多种导致不孕不育的生殖内分泌疑难疾病的诊治并都有极佳的疗效。对大幅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鼻炎、失眠、神经性疼痛、皮肤病、神经性厌食和颈椎病也有独到经验。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全面且精到见解,先后参加国家级生殖学术会议9次。

出诊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jbyf/12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