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作大医精诚乔建础和他所热爱
201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国唐朝孙思邈以“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从医者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求医者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求医者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当然,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品德的医生必然是好医生,也一定会受到群众的爱戴。
乔建础,以精和诚竖起了人生的坐标;用医者的仁心感动过无数患者。
在志丹县,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可以说乔建础大名鼎鼎。在患者中间,他的名字就是希望和仁德;在老百姓中间,他则成了具有高贵品格的妙手回春的天使。
从医三十多年来,乔建础一直用淳朴情怀,认真善待每一位就医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用心地给予诊疗服务。他给城区居民出诊已经不计其数,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过无数贫困患者,他带医院在人才、技术、硬件方面得到新的突破,他用科学思维推动医疗改革让广大患者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他是优秀的内科主任医师,医院管理者,群众给他最直接的口碑是:那是个大好人!
一
年秋天,乔建础从延安地区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分配到杏河乡镇工作,从此走上了医疗卫生岗位,开始了治病救人的辛勤工作。那时候,刚结束“文革”动乱,乡村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杏河镇又处于杏子河流域,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饥寒,只有实在扛不住疾病的折磨才会到镇卫生院看医生。乔建础深知农民的苦,无论他们蓬头垢面、还是鹑衣百结、还是异味难闻,总把给这些患者以尊重和爱护,仔细检查,认真询问,给出最好的治疗方法,经常热情地领着不识字的患者缴费、取药、挂液体。
更是无数次,乔建础看到囊中羞涩的农民,颤抖着手掏尽了衣袋,凑不够医药费,满脸无助,他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钱垫付上。患者眼里闪出泪花,说不出感激的话,直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菩萨。乔建础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也经常提醒自己:医生不仅要有好技术治病、更要有好品格助人!
乔建础贴心农民、帮助农民的口碑,逐渐在杏河川传播开来,得到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信赖。他最辛苦的就是经常出诊,主要是老人和婴儿的急诊。尤其在半夜里黑灯瞎火,背上医药箱,高一脚低一脚地在山里上赶路,抢着时间赶到患者家里诊断和急救,忙得满头大汗。好多次,他和家属一起用门板抬上患者,医院去救治。夜里出诊,摔跤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有几次失足从高塄上跌落,还发生过从覆满积雪的山坡上滚下去。人高马大的乔建础,从地上爬起来,揉揉腿、揉揉胳膊,哈哈大笑几声,无怨无悔地继续赶路。他把救死扶伤看得非常神圣,将患者的需要看成是义无反顾的天职。
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乔建础刻苦复习功课,先后考入医疗类大学深造了大专和本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诊疗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医院急诊科工作,不到一年时间里,乔建础的技术和医德再次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赖,出诊次数越来越多。
当时,县城没有公交、没有出租、没有私家车、没有私人电话、更谈不到手机了,医院的急诊患者都是用两轮手推车送来的,许多慢性病老年患者遇到突发情况,家属不敢轻举妄动,急忙请乔建础出诊。于是,乔建础往往没有了上下班时间,没有了节假日,他出诊最多的地方是干休所、家属院、居民区、小石山、前桥沟。有些老年人患有复杂的慢性病,身体衰弱,行动不便,遇到突发情况就来找他,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他都会立刻处理完手头事情,拿上听诊器急忙前往。他出诊过许许多多的人家,他帮助过无数患者度过了难关,他甚至熟悉那些住户的巷道拐角和兄弟姐妹。
每当患者由衷地称赞乔建础的时候,他总是一笑,说:“我从小生活在乡村,知道农民的苦,当了医生就不能忘本。看到贫困患者我就心软,他们就好像是我的左右邻居一样。”
时至今日,他曾出诊过干休所的崔老、马老、白老、刘老等十多位老年患者的子女们,如今还清楚地记得乔建础的付出和奔忙,并把他的付出当作恩情念念不忘,经常对别人讲:有了乔大夫的及时出诊,老人家过了一关又一关,让我们的家庭幸福了好多年。
也是,一个高个子的英俊男子,眉毛浓黑,脸色坚毅而冷静,右手握着听诊器,快步走来,带起了风,带来起死回生的希望,这个情景印在那些患者子女的心里。可以想象那时,医院忙碌,他的身影还奔忙在患者的家里。于是,我想起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特里萨修女,她从38岁开始,为贫民窟的赤贫者、濒死者、麻风病人服务了30多年,在她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这位伟大的修女将毕生献给为穷苦人谋福利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在本质上,乔建础和特里萨修女一样,奉献了自己、造福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帮助了他人。不同的是,乔建础有优秀的医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健康和欢笑!
二
年,医院急诊科主任,他的工作愈加繁忙,肩上的担子更重,服务患者的水平也提高了,他的口碑在县城广为传播。两年后,调任为内科主任。医院业务副院长,工作上尽心竭力,精益求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医院质量考核,还担任公共突发事件急诊急救总指挥,在多次大型伤亡事件抢救中屡屡建功。在年抗击“非典”中,负责新建了传染隔离病区,一马当先排查发热患者。那时,出入境人员被严格筛查,社会减少集会活动,新闻上每天都在滚动播出相关情况。乔建础的手机被打爆了,几个月时间内,从早到晚忙碌在隔离病区内。一边和同事们排查和检查疑似患者;一边又安慰被隔离的人们。他和同事们只穿简单的防护服,没有密封的防护衣,凭着医生的信念和天职,工作在最危险的前沿。
年10月,乔建础医院院长,他提出打造医院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科学发展、技术突破、人才兴院、质量强院”的发展战略,带领全院职工围绕“励志、丹心、精医、厚德”的院训,和同仁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不断进取,使医院步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在医院管理上,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和推行最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了一套自主实用、规范高效、运转顺畅、医院管理体系,各种管理制度由多项增加到多项,覆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实行三级质量控制,使医疗工作流程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楚,操作更加规范。尤其推进优质服务方面,实行首问科室、首问医生的负责制,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立与病人沟通制度。转变护理工作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受到真切的关怀和温暖。
从年起,县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医院、医院、交大一附院、医院、医院等建立对口帮扶和技术协作关系。医院的专家教医院进行临床医疗技术传、帮、带。通过指导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重大医疗手术的示范,举办临床新技术培训等,有效提高了临床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还高薪聘用了6医院长年工作,让他们担任学科带头人,进行技术把关和指导,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每年开展新技术都在十余项以上,不仅能开展“二甲”医院所有技术项目,而医院项目,很多项医院空白。
多年来,乔建础和院领导集体多次调研,想方设法把一线医护人员医院进行循环式的中、短期临床进修,一线医护人员人均进修达到两次以上,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显著增强,医院的整体实力跨上了新台阶。现在,医院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有40名,中级职称人员有85名,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人。
三
医疗改革牵扯千家万户。心系苍生好乔建础,反复强调:“医院要为广大老百姓着想,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他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县医院坚持执行药品采供“三统一”及“零差率”销售,把惠及百姓放在第一位。年以来,医院让利达到多万元,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医院还推出多项惠民利民措施:为所有住院患者免费提供毛巾、香皂、口杯、卫生纸、脸盆等一次性好生活用品;对特困病人、低保户、“三无”等社会弱势群体住院患者,县城内免费接送、县城外报解往返车费和实行减免医药费政策。对个别无人陪护的患者,医院还出资雇人陪护,仅年就减免医药费28.8万元,支付的陪护费达2.8万元。尤其是,对特殊病人实现了先救治、后交费的便民措施,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年3月13日,一个40岁年龄的流浪汉,因为醉酒坠落导致颅脑出血,情况万分危急,需要立即开颅手术以挽救生命。可是流浪汉没有家属,意味着没人签字担责任,脑外科主任李世龙焦急万分。乔院长知道后立即指示:“救人要紧,手术抢救,我签字,出了事我承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摆脱了生命危险。命是保住了,又面临新的问题,没有人陪护。乔建础又做了个决定,医院花钱雇人全程照顾。十多天后患者脱离危险,从昏迷中清醒后得知院长签字抢救他,无比感激。这位患者痊愈出院时,专门到乔建础的办公室告别,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你救了我的命,千言万语都无法感激你。我不流浪了,我回家去了。”流浪汉的这一拜,让在场的人无比感动,无疑这是患者对乔建础的最高褒奖。
为了服务百姓,推出了三大措施。一是,医院实行了无节假日全天候门诊,像正常班一样及时服务患者;二是,取消就诊挂号程序,减少了看病环节,提高了效率;三是,实施了零距离救治和危重病人陪诊制度。同时,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导诊台,医院环境的患者指引科室楼层、功能检查科室、专家门诊等等,极大的方便了患者。还免费测量血压、放置开水、提供轮椅,将贴心的服务和温馨给了每一位群众。
医院改革中,医院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考核,并争取县财政的全额拨款,既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全额工资,又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在年春天的中央两会期间,受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邀请,乔院长接受了访谈并介绍了志丹县医院的医疗改革做法,“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是进行时”,这句话博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赏,医院和专家纷纷来志丹县医院考察取经,学习医疗改革经验和先进做法。
四
乔建础是有名的“工作狂”,医院事务,还担当着市人民代表的职责。每天,办公室门口候满了各类办理事务的人,他一项一项地接待办理,精疲力竭。经常为购置新设备四处奔忙,所以挪不出更多时间和妻子和父亲交流,常常冷落了家人,为此他深深内疚。在他身上“爱院如家”不是一句空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早医院,里里外外巡视一番,看看哪有隐患、哪有医疗情况、哪儿需要改进服务等等,事无巨细,全在心里,一一进行落实。
鉴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医院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医疗的需要,乔建础和班子成员以超前的眼光和发展事业的决心,经过艰苦努力,在年新建完成了使用面积为平方米的现代化医技综合大楼,保证了影像中心、康复中心、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以及新增临床科室的医疗用房,使医院服务功能更趋完备,真正提升到“小县城、大医院”的档次。
近年来,乔建础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医院有限的资金积累,共计一亿多元,引进和更新了一批高端的医疗设备:西门子1.5T核磁共振、64排CT、数字化DR、高端彩色B超机、胃肠机、关节镜、碎石机、腹腔镜等等多台套。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让诊断更精确,治疗更有效,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强大。同时,医院顺医院的技术项目,比如核磁共振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清晰,费用低廉;骨科开展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普外科开展的胆道镜微创直视手术;神经外科开展的高血压脑出血快速锥颅引流术;胸外科开展的电视胸腔镜治疗心包囊肿技术。耳鼻喉科组建了专门的手术室,开展的鼻窦镜下鼻内手术,医院空白,大大造福了老百姓。外二科的微波治疗静脉曲张技术荣获延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医院把延安市首个3D云终端放在了志丹县医院,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实施了膝关节外科手术。
早在年,志丹县医院就建成了信息化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了以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信息共享为主的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络技术的应运,让临床医疗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解决了学者专家无法抵达现场的障碍,快捷有效地实现了重大疾病的确诊和最佳治疗,同时还降低了患者费用。
五
几年来,志丹县医院的综合医疗能力迅速提升,实现了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一跃成医院的排头兵,在陕北地区乃至全省都享有一定盛誉。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省“医院”、省卫生行业“文明窗口”示范单位、省“白求恩精神奖”先进集体等。而乔建础先后获得延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延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年“三秦十大最美院长”等殊荣。
年春天,志丹县医院纳入延安医疗集团托管,专家不断下派,临床诊疗扩展,乔建础的工作量更大了。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套厚达四百多页的《“二甲”医院复审标准细则》,为了更好地迎接年的‘二甲’复审,他每天都会仔细阅读,将书里的主要条款记得滚瓜烂熟。同时,他抽出时间下科室,找差距,查项目,现场办公解决存在问题。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全体同仁齐心协力,顺利通过了二甲复审,医院的医疗事业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医院同仁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高效的科学发展。在医院管理、建础建设、医疗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取到了新突破,造福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受到了社会和地方党政的称赞,延安医疗集团也多次给予高度肯定,成为延安区域内一个新的医疗亮点,它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多年来,在乔建础的重视下,医院相继创办了《院刊》、医院网站、公众 这一切,与院长乔建础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在继往开来的发展中,志丹县医院(延安医疗集团志丹分院)必将取得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乔建础带领他的同仁们,正在书写救死扶伤、忘我奉献的诗篇。他们带着爱心,不计荣辱,劳碌在临床一线,让大众的健康有了保障,使百姓的生活充满了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