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畸胎瘤
2016-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来源于生殖细胞,分为成熟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里含有很多种成分,包括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恶性畸胎瘤分化欠佳,没有或少有成形的组织,结构不清。早期畸胎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是体检时偶然发现
文:张旭华
来源:医学百科
纵膈畸胎瘤:临床上根据纵隔内器官及组织的投影简单地把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纵隔畸胎瘤多发生在前纵隔,周围为蜂窝组织,但也有少数肿瘤与心包及大血管紧密粘连。肿瘤生长缓慢,可达很大体积。在没有引起压迫症状前,多无自觉症状,它可并发感染、出血及恶性变,且有粘连和破溃入气管及支气管的潜在危险,而畸胎瘤的X线片可能有骨骼、牙齿的阴影。
英文名称mediastinalteratoma
就诊科室胸外科
常见发病前纵隔
病因
畸胎瘤的来源认为是脱离了原始形成体影响的全能性胚胎细胞。细胞分布于卵黄囊沿后肠向生殖嵴游走迁移至原始生殖腺时所经过的部位,因此好发于中线和旁中线的区域。因而畸胎瘤不但可以发生于性腺,也可以发生于腹膜后及纵隔。另一种解释是纵隔畸胎瘤来自第三对鳃裂及凹陷区域的细胞群,胚胎发育期随心血管一同沉入胸腔。
临床表现
良性畸胎瘤患者无任何症状,即使肿瘤巨大仍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主要有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偶尔肿瘤破裂穿入气管-支气管树,囊内容物可咳出,常为豆渣样皮脂甚至有毛发及牙齿。肿瘤穿破心包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穿破纵隔胸膜可造成胸腔积液。肿瘤巨大会产生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和支气管除造成咳嗽和呼吸困难外,也容易出现肺不张、肺炎等症状。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肿块压迫上腔静脉会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恶性肿瘤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仍以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同时出现体重下降及发热。如肿瘤生长快速,并向周围器官侵犯或转移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良性畸胎瘤肿瘤标志物检测为阴性,但有恶性组织成分的畸胎瘤,特别是含有胚胎性成分的畸胎瘤,可以表现为肿瘤标志物阳性。如AFP,HCG,LDH,或CA19-9,且在肿瘤切除后上述指标滴定度下降。如含有平滑肌肉瘤成分则肌球蛋白检测可呈阳性;含有神经成分的肿瘤S-蛋白阳性;角蛋白染色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内含有腺癌和鳞癌的成分。
2..其他辅助检查
(1)常规X线检查即可发现。一般只向一侧纵隔突出,个别病例可向两侧突出。有时肿瘤大小差别很大,大的肿瘤甚至可占满一侧胸腔。畸胎瘤通常呈圆形,卵圆形,多囊者呈分叶状。肿瘤轮廓清楚光滑,部分皮样囊肿由于继发感染,周围有炎性粘连及胸膜增厚,使轮廓略为不规则。在肿瘤内见到骨和牙齿阴影为此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如果肿瘤在短期内显著增大应考虑为恶性,且恶性肿瘤实体瘤较多。
(2)CT检查特征性表现是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含有钙化的实体结节,或肿块合并液体部分。其中脂肪部分居于上方,而液体部分在下方。两者之间有脂肪-液面,在此界面处可见线状或索状混杂密度的圆形影为毛发团。当肿瘤有继发感染时周围有炎性粘连及胸膜增厚,其轮廓模糊。CT扫描可大致明确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诊断
畸胎瘤大部分位于前纵隔,较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于心脏与主动脉弓交界处。X线、CT检查显示前纵隔心底部水平有质地浓密的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块影,如见到骨质或牙齿有诊断意义。肿瘤穿破至肺或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腺分泌物或毛发,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治疗
采用手术切除肿瘤,一般选用胸骨正中劈开和胸部后外侧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仅用于肿瘤位于前上正中或与心包关系密切者。较复杂的巨大肿瘤或须做肺切除者选择后外侧切口。虽然良性畸胎瘤有较完整的包膜但肿瘤往往与周围组织如心包、肺、神经及大血管紧密粘连,有时须将周围组织一并切除如部分心包、膈神经、肺叶切除等。对于几乎占满一侧胸腔的巨大肿瘤,切口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术中可先切开肿瘤清除部分瘤内容物后分块切除。不要过度牵拉,要仔细解剖,辨认周围组织结构及位置变异以免误伤血管引起大出血。如果与重要血管粘连严重不易强行分离,可保留部分瘤壁而勿损伤血管。估计包膜有分泌功能,可用2%碘酊涂擦破坏其上皮。
恶性畸胎瘤在就诊时大部分病人有转移无法切除,即使切除主要也是为了活检以明确诊断,而且病人大多在半年内复发或转移而死亡。临床上,一般这种分期在Ⅱ~Ⅲ期的病人已有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多采用放疗、化疗,但疗效不佳。如果已实施恶性肿瘤部分切除,术中应做好标记以便术后放疗。放疗化疗后肿瘤如明显缩小可再行手术切除。如再复发可再化疗。化疗一般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联系我们
医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