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症状常和心脏无关,盘点心衰都
2018-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由于心衰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心脏移植全国也做不了多少例,因此日常的健康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一种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也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到了这一阶段的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50%。心衰患者要及时掌握心衰信号并就诊,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慢性心衰的症状常常不在“心”上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4%至6%,其中慢性心衰患者居多。心衰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共同病理状态,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心衰的慢性心血管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
很多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症状似乎与“心”无关:一般体力活动时,病人即感到疲劳、四肢无力,休息后则能减轻或消除。在进行稍剧烈的活动时,譬如走路稍快些、上楼的速度稍快时则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前进。
典型心衰可用FACES来判断,即疲劳(F)、活动受限(A)、胸闷(C)、水肿或踝部肿胀(E)、气短(S)。但某些情况下,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久咳不愈
这在老年病患者中比较多见,患者常在夜间睡眠时出现阵发性咳嗽,并伴有胸闷、憋气等症状。如果将枕头垫高或咳时坐起可减轻。某些情况下,病人会因突然胸闷而被憋醒,坐起或站立后才能逐步缓解。
2、食欲不振
对于右心衰的患者而言,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伴随的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会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从而影响消化,诱发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焦虑不安
焦虑不安也有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这类患者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衰退会让脑血流量减少,脑细胞缺氧则会诱发患者出现情绪波动。
4、夜尿增多
右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会让肾血流不足,从而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但卧床休息时,由于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需要提醒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足踝、小腿等开始,患者尿常规多数正常,同时伴有心衰其他症状。
5、头昏头晕
睡眠差、颈椎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引起头昏头晕。但是,如果患者头晕头昏的同时,还出现血压明显偏低,就可能是心衰。特别严重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应迅速就医。
心衰患者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心衰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最终表现,例如心梗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瓣膜病、先心病、心肌炎等等,需要给予有效的对症治疗。
二、坚持服药
心衰患者不一定要长期吃药,有一些药物症状改善后可以减量或者停用,比如强心剂、利尿剂或者扩血管药。
但是,有些药如ACEI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需要终生服用。
三、监测体重
每天监测自己的体重,保持体重在短期内不能有大的变化。限制每天的喝水量,渴了只能喝一口水,不能喝个畅快。
如果两三天内长了一、两公斤肯定是体内水分多了,请不要高兴,不是你长胖了,是体内多余的水排不出来,需要增加利尿剂。如若不然,心脏负荷加重,就要犯心衰症状了。
四、要注意保暖
心衰病人本身抵抗力比较差,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心衰患者本来肺血瘀滞,很容易支气管炎、肺炎。受寒后常常出现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加重。
五、休息与活动
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不主张卧床休息,还是应该适度运动,只要活动以后不觉得特别疲乏,没有出现憋喘症状,这个活动量就合适,对心功能恢复有帮助。不建议重的体力活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
六、控制钠盐摄入
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存在水钠储留,因此应减少钠盐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另外应注意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Tips:心功能稳定的时期,不必严格限制盐和水,正常进食就可以;心衰急性加重期或心功能Ⅳ级时,要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
七、戒酒
酗酒也是心脏扩大的一个因素,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容易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如果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心衰,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戒酒。对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衰,还没有和饮酒相关的研究资料。在心功能稳定的时候,并非必须戒酒,但是不建议多喝。
(来源于家庭医生在线,仅供参考)
长按复方生发酊白殿疯去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