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课堂您的皮肤还好吗
2018-4-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伙伴们
你们的皮肤还好么?
下面就由
长医院中医科
王婷婷宇文萧
两位老师
来跟您分享
有关皮肤的知识吧~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
从皮肤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
甚至能够说明内脏的一些变化
常见皮肤病
热疮(单纯疱疹)
蛇串疮(带状疱疹)
疣目(寻常疣)
扁瘊(扁平疣)
丹毒、斑秃、癣
神经性皮炎、烧烫伤
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
皮肤干燥症、脂溢性皮炎
痤疮、雀斑、黄褐斑等
中医法治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是指除了内服中药来治疗疾病以外的一切治疗方法。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肤病,是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直接作用于皮肤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外科正宗》使气血得疏,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得减……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许多疾病中都有很好的疗效,也广为患者接受。
主要中医外治疗法有:
针刺、拔罐、火针
艾灸、放血、梅花针扣刺
三棱针点刺、耳穴压豆、挑刺
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经络注血
药浴、熏蒸、穴位贴敷等
毫针治疗荨麻疹
瘾疹(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以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片状疹块
并伴有瘙痒为特征
针刺疗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阴阳两气保持平衡,从而促进气脉通畅。其方法是将针刺进体内纵横交叉的主要经络上的若干穴位内。
风热型: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遇热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风寒型: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泻。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阴血不足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
附
自血疗法集中医传统疗法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通过针刺协调阴阳、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临床用以配合中医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更佳。用于治疗白癜风,慢性荨麻疹,全身皮肤瘙痒症,泛发性湿疹和皮炎,青年痤疮等。
曲池、血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泻法1~1.5寸,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内庭泻法直刺0.5寸,风池斜刺0.5寸,足三里直刺1.5寸用补法。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因皮损状如蛇行,故被中医称为“蛇串疮”;因该病多缠腰而发,故又被称为“缠腰火丹”。《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
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太冲为肝经原穴
太冲为络穴
阳陵泉为胆经合穴
肝经与胆经互为表里
这些穴位可以平肝胆经之实火
泻下焦之湿热
从而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火针的治疗作用:
一方面可以给邪以出路,顺应邪气的欲出之势,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火针还具有温热之效,能够恢复人体的正气,促进疾病的祛除;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感,代替原有疾病的疼痛感。
拔罐法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为患部有阵发性瘙痒,出现成群粟粒和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淡褐色,皮纹加深,表面覆盖有秕糠状鳞屑,多为局部出现,也有播散型。病灶多在头、眼睑、颈、背、肩、前臂外侧、腰和阴部,也有泛及全身,此病症多反复发作。
拔罐疗法指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
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常用拔罐方法有闪罐法、投火法、抽气法、水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
阿是穴(病灶皮炎患处)
大椎区、神道区
肺区、心俞区
膈俞区、肝区
脾区、血海穴
曲池穴等穴区
火罐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点燃,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梅花针治疗斑秃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本病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若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称全秃;若全身所有毛发均脱落者,称普秃。
梅花针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叩刺法
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
敲击法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
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是指妇女在生产之后头发异常脱落。
阴血亏虚型,治疗以益气养血、生发为主。脾虚血亏型,治疗以健脾养血生发为主。肾虚型,治疗以补肾生发为主。
治疗可用归脾丸、七宝美髯丹等治疗,也可以服用中药膏方进行调养。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抗衰延年
纠正亚健康状态
防病治病
说到这
小编不得不让大家看一下
看看正在认真记笔记的同学
认真的人
永远是那么帅~
穴位埋线治疗痤疮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也被称为“青春痘”,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
发生痤疮,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
穴位埋线,指的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埋线治疗时需根据痤疮不同的证型选取埋线的穴位:
1、肺经风热型
清肺散风,消除痤疮
肺俞、尺泽、曲池、大椎等。
2、脾胃湿热型
调理脾胃、清热利湿
曲池、大椎、足三里、天枢、内庭等。
3、脾虚痰湿型
健脾益气、调达气血、化痰祛湿
脾俞、天枢、阴陵泉、丰隆等。
4、冲任不调型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
肝俞、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等。
穴位埋线的作用:
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除此之外,中医外治法中的其他治疗手法,如刮痧、穴位贴敷、艾灸、推拿、耳穴压豆、穴位注射、药浴、小针刀等在治疗皮肤疾病时也有很好的疗效,应用十分广泛。
最后
两位老师
问了大家几个问题
并给了相应答案
缓解皮肤干燥瘙痒您会怎么办?
挠一挠(第一个想到的答案)
洗澡
抹油
但是,大家知道吗?
老年人可不适合
过度洗澡和搓澡哦
所以还是抹抹油吧~
面部过敏?
应该怎么解决呢?
是需要用冷敷的方法哦~
过敏的一种药浴
马齿苋药浴
作用是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凉血止血
消炎等
这次是不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呢?
好啦,小编要去排队问问题啦~
想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