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癌症,这些问题你一定要了解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
今年的主题是
我们能,我能——
战胜癌症
聚合资源
抗击癌症
2月4日下午,由内蒙古抗癌协会主办,医院、医院、医院、包医院协会的年世界癌症日科普宣传活动在医院启动。会上,医院肿瘤专家和广大患者、家属共聚一堂,就大家存疑的防癌知识预以面对面解答。
科普宣传活动启动
按动启动球,世界癌症日科普宣传活动启动。
会议现场
“我们能,我能——医患携手共同抗癌”!12月4日,来自医院、医院、医院、包医一附院的肿瘤防治专家共同按动启动球,内蒙古抗癌协会年世界癌症日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医患携手共同抗癌。会上,由我市知名肿瘤专家随机组成的专家组分为三组,与到会的广大患者和家属面对面交流,专家组成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新颖的宣传形式、患者和家属的参与热情成为本次宣传活动的最大亮点。通过与专家面地面交流,患者和家属了解了肿瘤疾病相关知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会议由医院肿瘤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毋永娟主持
内蒙古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医院党委书记巴彩霞致辞
巴彩霞表示,内蒙古抗癌协会特别邀请全市权威肿瘤防治专家为大家面对面进行答疑解惑,希望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发病率;促进各学科间的合作,推动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进而推动自治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至年期间就有万人死于癌症。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是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全球癌症发病率将继续增加,据预测,全球癌症患者将由年的万人增至年万人。内蒙古抗癌协会作为自治区肿瘤防治领域的重要力量,团结自治区肿瘤科技工作者和热心于防癌抗癌事业的各界人士,每年开展全民性品牌科普系列活动,并将协会的行业资源、专家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在全区范围内探索“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癌症防控新模式。癌症防控需要构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一体化体系,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形成广泛的合作,资源共享,为构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无癌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
第一组专家: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毋永娟,医院肿瘤科主任郭卫东,医院乳腺肿瘤外科主任张培礼、胃肠肿瘤外科主任王卫、影像介入科主任张强,医院放疗及肿瘤治科主任武云。
第二组专家:医院乳腺淋巴肿瘤内科主任王亚兰,一附院肿瘤内科主任陈丽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刘姣林,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朱巍,医院胸外科主任王昊、头颈外科主任郝森。
第三组专家:医院放疗科主任焦建峰、康复与估息治疗科主任樊圣、中医肿瘤科主任殷玉杰、泌尿外科主任李鑫、头颈外二科主任王龙龙、消化肿瘤内科长护士赵翠云。
记者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整理,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QAQ: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胃癌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A(毋永娟):胃癌的发生与家族遗传相关,如果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胃癌,或者患其他消化道肿瘤,你发生胃癌的机率就高,发生癌症会比基础人群早10年。因此,如果有家属遗传史,你就需要提早进行胃癌筛查。早期发现胃癌最主要的手段是胃镜检查,没有其他途径。至于如何预防,因为胃癌和饮食相关,如果饮食习惯不好,比如喜欢吃咸、或者高脂饮食,生活习惯不好,比如生活不规律、吸烟、酗酒等,想预防胃癌,就需要改掉这些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也需要注意防癌的检查。定期做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关键。
Q: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与胃癌有关么?
A(郭卫东):幽门螺杆菌与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很多胃病相关,亦与胃癌关系密切。如果做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一定要做根除治疗。
王卫主任回答患者的提问
QAQ:预防乳腺癌有没有特殊的药物和方法,针对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周期越长效果越好么?
A(张培礼):乳腺癌和其他癌症一样,致病因素很多,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如果说预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平衡饮食,同时要保有良好的心态。这些不仅是预防乳腺癌,也是预防其他癌症的总则。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人群,可以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预防;对于有家庭遗传史的,应加强早期的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新辅助化疗是对于可手术的患者而言的,目的是把不能手术的患者变成可手术的,把不能保乳的患者变成可以保乳的,它的治疗周期有一定限制,对于化疗效果相对好,能达到相对缓解的病人,可适当地增加治疗周期数,但片面追求肿瘤的完全缓解是不可取的。
Q:直肠癌为什么要做术前化疗?
A(武云):直肠癌有临床分期,有手术分期。如果是早期肿瘤,比如黏膜层的肿瘤,就不用做术前治疗;如果分期为中晚期,或者局部相对较晚,最好做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一是能降低肿瘤分期,二是能减少手术中出现术中播散的风险。大量循证医学证明,术前做治疗比术后做更有意义。
Q:放、化疗治疗后的复查方式,核磁好还是CT好?
A(张强):常规的CT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病灶的大小;磁共振可以了解肿瘤细胞的凋亡或者死亡情况。因此,放、化疗的疗效评估首选磁共振检查。但是受磁共振的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等因素影响,建议1公分以上的疗效评估用磁共振,1公分以下的用CT。
郝森主任回答患者的提问
QAQ:口咽癌应该如何治疗?
A(郝森):口咽癌按头颈肿瘤分为鼻咽、口咽和下咽癌,这3个地方的肿瘤病理类型都比较差,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口咽癌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如果是中晚期以上的患者,建议先放、化疗,等肿瘤缩小再行切除,因为口咽部的肿瘤一旦手术切除的范围比较大,对患者的功能影响较大。
Q:我姥姥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请问淋巴瘤是如何分类的?
A(王亚兰):淋巴瘤传统意义上可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生物医学、基因学的发展,淋巴瘤的分类越来越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5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的是86个亚型,国际抗癌联盟细分到种亚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86种亚型中,最常见的就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部位等,同样分为很多种类型。近几年来,淋巴瘤治疗方法有很多,在放疗和化疗基础上,还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与分型密切相关,大多数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50~60%,很多淋巴癌是可以治愈的。
Q:癌症患者什么阶段介入中医治疗?
A(刘姣林、殷玉杰):肿瘤是发生于局部的全身性疾病,肿瘤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医介入的阶段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在肿瘤治疗的早期,主要以西医手术和放、化疗为手,中医配合手术的放化疗,起到辅助作用,如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强化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放疗顺利完成;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患者而言,中医药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放化疗结束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虽然治疗结束了,但患者机体的内环境没改变。肿瘤之所以复发,就是因为机体的内环境没有改变,这个阶段介入中医药治疗,可提高、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抵抗疾病。因此,中医治疗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特别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更应该注重中医药的调理。需要强调的是,片面追求中医治疗放弃手术、放化疗治疗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Q:患了肺癌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A(陈丽霞):现在已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靶向治疗就像打靶一样,非常精准,它的毒副作用小,疗效比传统的放、化疗精准性高。基因检测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个靶点,针对这个靶点进行精准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目前,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与靶向药物的研究有很大关系,比如乳腺癌的一些病种,基本可以当作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了,随着医学的发展,更多靶向药物的研究,将来会有更多的肿瘤病种成为慢性疾病,用药物加以控制。
Q:我母亲因纵隔肿物做了胸腔镜切除手术,发现是心包囊肿?这种囊肿是如何产生的?术后要注意哪些问题?
A(王昊):心包囊肿、支气管肿囊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物。心胞囊肿往往由于心包表面有破损处,由于长期心包内压力较大,胸水外溢,导致外包形成囊肿。体检通过增强CT可排除恶性可能。一般这种肿囊对身心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囊的增大,会对心脏压迫、对肺脏形成压迫,导致心慌、气短、咳嗽等症状。经过手术切除,良性的囊肿预后是非常好的,没有疾病带来的后续治疗,也不需注意任何问题。
患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QAQ:穿刺取病理活检确诊,会造成肿瘤的转移吗?
A(朱巍):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核磁、CT等,可发现某个部位长了肿瘤,但这只是影像学的诊断,并不能确诊。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是病理的检验结果。怎样取病理呢?体表肿物如黑色素瘤,可直观获取;消化道肿瘤如胃、肠肿瘤,可通过消化内镜取病理标本;而周围性肺癌、肝癌,只能经体表穿刺取病理。比如肺癌,已经进展到基因治疗的水平,如果没有病理结果,不能判断属于哪个基因突变类型,就不能更精准地找到准确的治疗方案。很多患者担心穿刺会通过血液把肿瘤种到其他地方,无论是穿刺针还是穿刺技术,都规避了这种风险,患者没必要担心。
Q:膀胱肿瘤经尿道局部切除后,后续需要做哪些治疗?
A(李鑫):膀胱肿瘤与其他肿瘤相比,恶性程度低,早期发现没有必要切除膀胱,只需通过微创手术做局部切除即可,术后也不用做放化疗,只需做定期的灌注化疗,即把化疗药经尿管放在膀胱里,一般每周灌一次,连续灌8周,再每个月灌一次,连续1年,其间一定要注意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因为膀胱癌虽然不易转移,却易复发。因此术后两年内一定要定期复查膀胱镜,一旦发现复发,可再次通过微创的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不会影响生存期。
Q:PICC置管后为什么会形成血栓?如何预防?
A(赵翠云):血栓形成由三个因素造成:一是穿刺造成的血管内膜的损伤(可能性很小);二是血液的滞留,导管进入血管以后会形成占位效应,血流速度减慢,日久天长导致血栓;三是癌症患者的血液都是高凝状态。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就会形成血栓。预防可采用热敷方法,在穿刺点上方位置热敷,使血管扩张,流速加快,穿刺后热敷3天,一天4~5次,一次20~30分钟;二是握力球锻炼,握要握到底,张要张得开。三是睡觉时需注意别压住置管的胳膊,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有的患者穿刺后不敢活动胳膊,这样很容易形成血栓。
Q:什么是估息治疗?
A(樊圣):估息治疗是综合性治疗,不是晚期癌症的临终关怀。肿瘤一旦确诊,绝大部分是中晚期,无论哪个科室接诊,都会做疾病的检查评估,制定相对完成的方案,相当于多学科会诊。估息治疗从现代理念看,相当于有组织的多学科诊疗理念,即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灵性方面给予指导和治疗,化学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只是估息治疗的一部分,肿瘤的心理治疗更重要。我们会帮患者树立信息,让他有勇气生存下去。患者入院后,首先做肿瘤心理评估,包括抑郁评估、中国成人心理评估、儿童的评估等,了解病人要干什么、想了解什么、害怕什么、预期值是什么,和患者充分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如果患者不信任医生,治疗将无法完成。同时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接下来的治疗才能有更有效。总之,估息治疗是从病人的入院的心理治疗到后期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给患者创造愉快的环境,让患者有尊严地接受治疗。
合影留念
链接世界癌症日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看到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肿瘤高峰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了全世界癌症发病现状,认为呼吁建立肿瘤科研的国际性合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肿瘤的预防、治疗,使全世界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医护服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并且在这次峰会上规定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号召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步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活动。
乳腺外科二病区的“爱·乳家”活动
年2月4日第十九个世界抗癌日到来之际,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举行了以“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医患携手共同抗癌”为主题的“爱·乳家”患者健康教育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内蒙古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医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巴彩霞、肿瘤专家毋永娟、护理部主任韩爱玲与患者共同互动,并鼓励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会场由护士们精心布置,为患者及家属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本次患教由金娜护士长全程主持,乳腺外科二病区负责人张钢龄主任为患者做了"面对肿瘤,微笑前行"的励志简短开幕。
护师樊佳妮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知识进行宣讲,并有“美小护”为患者表演“康复操”。李慧医生对乳癌术后复查时的相关事项进行讲解。
患教会还特别用心地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患者积极参与,并获得到小礼物。同时邀请患者代表分享心路历程。
记者沈建梅编辑刘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