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外上高县人民医院有个打靶科
2016-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8月7日,在里约奥运女子十米气手枪决赛中,我国选手张梦雪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次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说起射击,想必许多人眼前都会浮现出瞄准目标,进行发射的场景。可是,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每天做的也是“射击、打靶”的工作,但他们打的不是运动场上的射击靶,而是人体内的“病变组织”,这个科室就是介入科,主要负责患者各类病灶的精准微创治疗。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生病就医无非是看外科或者内科,但事实上,你还应该知道和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科室—介入科。
什么是介入科?顾名思义就是进行介入诊疗的科室。外科治疗是依靠手术,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介于两者之间,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过人体原有的腔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诊断或治疗的科室。
小编曾在介入科观看过多台手术,手术步骤大都是:利用影像设备找到病变部位,再在人体体表定位、穿刺,将穿刺针或者导丝等置入病变组织或其供血血管,通过物理消融、注射药物或栓塞病变靶血管的方法对病灶进行精准微创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起来自然就快了。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
肺癌粒子植入术后患者体表伤口(箭头所指红点)
我们的成果医院介入科主任黄水北介绍,自年6月,医院成立介入科以来,已进行各类介入手术例。
对于介入技术,小编最深的感触就是神奇!一根穿刺针、一个小伤口就能勇斗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图有真相,不信你看!(可以点击图片放大进行查看哦~)肿瘤介入——绿色微创
肿瘤的传统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和内科放化疗,事实上还有第三种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它通过向肿瘤组织物理(高温或低温)消融、注入化疗放疗药物或在其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以“烧死”、“冻死”、“毒死”、“饿死”肿瘤,其治疗精准,局部损伤小、药物浓度高,不需要开刀切除就能有效控制肿瘤,因此可以称为绿色疗法。
例一肝硬化并原发性肝癌病例:患者男,51岁,因右上腹隐痛3月就诊,既往有乙肝、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胃出血病史多年。甲胎球蛋白(AFP)为ng/ml(原发性肝癌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
例二肺癌患者病例:患者男,71岁,因咳嗽、咯血就诊。
妇科介入——子宫保卫战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到来,因剖腹产所致的切口妊娠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切口妊娠一旦发生,传统治疗不得不以切除子宫为代价挽救患者生命,这对有生育需求的妇女,是难以跨越的难题,即使没有生育需求,做个“完整的女人”的愿望,也是千千万万女性的基本诉求。
妇科介入治疗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治疗时,通过股动脉置入一根导管,栓塞胚胎的供血动脉,使其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避免了传统方式所可能引起的大出血等后果。
该法同样也适用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因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子宫肌瘤就是用该技术治好的。
妇科介入手术示意图
例一切口妊娠患者病例:患者女,39岁,停经2+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出血性休克,医院行清宫术,术后出血淋漓不尽26天入院。
圈内箭头所指为附着在剖宫产切口的胚胎组织
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患者女,42岁,因“月经周期延长并月经量增多”入院。
疾病诊断“金标准”——经皮穿刺活检术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影像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病变被早期发现。但对于那些缺乏足够的影像学特征,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经皮穿刺活检术就很好的弥补了影像检查的不足。通过穿刺活检取出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获得病理诊断是最准确的方法,也是满足循证医学在治疗前取得病理学诊断需求的最好方法。该手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我院已成熟开展风险高、难度大的纵隔、胰腺经皮穿刺活检术。
纵膈病灶经皮穿刺活检术下面两个病例,从CT上看并无明显不同,但穿刺活检结果却截然不同。
胰腺占位穿刺活检以下为两名胰腺占位患者的CT检查结果,最后经穿刺活检确诊。
骨科介入——经皮椎体成形术
血液科介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病例:患者男,53岁,患乙肝、肝硬化多年,CT显示(图1)脾脏明显增大(箭头所示),肝脏萎缩;生化检查:血小板28x/L,白细胞2.5x/L。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2、3):图2显示脾动脉及其分支(见箭头),脾脏体积增大。栓塞后(图3)见中下极脾动脉分支显影消失(说明血液供应被切断)。图4为栓塞术后半月CT图片显示脾脏体积缩小,其内见多发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坏死区(箭头所示)。术后一周,病人生化检查血小板和白细胞正常。
脓肿、囊肿的介入治疗
脓肿介入患者男,12岁,因“阑尾脓肿术后1月,下腹疼痛并肛门坠胀不适”入院。图1显示膀胱直肠窝内低密度脓腔(箭头所示)。图2显示:通过CT引导将引流管(箭头所示)非常精准地置入脓腔进行引流。术后第二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几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B超未见脓肿。
囊肿介入患者女,61岁,因左腰部胀痛数月入院,图1CT显示左肾下极囊肿(箭头所示);图2为囊肿抽吸硬化(将囊液吸出,并用硬化剂硬化囊壁,使其不再继续分泌囊液)术中CT,显示穿刺针(箭头所示)位于囊腔内。图3为术后C显示囊腔塌陷,其内囊液消失(箭头所示)。图4为术后5个月B超显示左肾未见囊肿。患者术后腰部胀痛消失。
心包积液介入治疗
患者男,81岁,因胸闷、气促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图1显示心包内大量积液(箭头所示)。图2为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术中CT,显示引流管位于积液的心包内。患者连续引流5天,共引流出ml液体,症状明显缓解。
经皮肝胆道引流术(PTCD)
患者女,80岁,因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因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入院,生化检查总胆红素umol/L。图1CT显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箭头所示)。图2为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引流管位于左肝管内(箭头所示),扩张的肝内胆管明显变小,症状明显缓解。
介入治疗的优势看了这么多病例的图例对比,想必大家通过介入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对比图像已经感觉到治疗效果。那么,介入治疗的优势具体有哪些呢?
微创性介入治疗一般通过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治疗,病人痛苦少,无创伤或创伤很小。
疗效高、见效快一旦介入治疗成功,疗效显著;如管腔立即开通,出血立即停止,伴随症状马上消失。
定位准确介入治疗所有操作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可直达病灶局部进行治疗,减少对无关组织的损伤。
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性治疗不彻底或病灶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多次进行治疗以加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