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养生有规律,健康靠自己,有人

2017-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马云关于健康的妙语

可以有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但没人替你生病!

什么东西丢了都可以找回来,但是有一件东西丢了永远找不回来,那就是命。

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才发现还有一本书没有读完,叫养生之道!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吃遍所有的大量副作用的西药,再多开几次刀,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给儿女,然后死去!

从现在开始,如果爱自己,就改变我们的固有习惯,学习美国人,身强力壮时就必须关心自己的健康,多保养,多调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有元钱宁愿花50%买保健品享受生活。当然世事没有绝对,乘着年轻一定要未雨绸缪,再花20%准备必要的健康保险,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负责任地说他们“骗人”,最后医院!害人(最亲的家人)害己!

最可怕的是你有钱且不讲能否治愈、那时是否能够解决床位都是个难题。

二、养生自然规律30条

您现在不养生,以后养医生!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本钱,千万不要为了金钱而丢掉本钱。要知道没有本钱也就没有金钱。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教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衣着不在时尚,贵在舒适合身。膳食不在丰富,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整洁干净。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三、健康靠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吃饭

早餐(早晨八点半之前)吃饱吃好,吃得有营养,食量占一天的比例为百分之五十。

中餐(下午一点之前)吃好吃八分饱,比例为百分之四十。

晚餐(晚七点前)吃少,吃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晚餐只吃素,比例为百分之十。晚上八点半后不再吃任何食物。晚上睡觉时要有饥饿感,一定要让肠胃排空,让肠胃有时间休息。

只有晚上饿,早餐才能吃得下,吃得多。人体胃经循行的时间是早晨七点至九点,在这个时间段,胃经的血与气是最多最旺的,所以早餐要多吃而且要吃得有营养。另外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从凌晨4点开始加速,到下午16点达到最高峰。从下午16点至凌晨4点,新陈代谢又逐渐下降。所以人体补充能量主要靠早餐与午餐,晚餐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理代谢需要,否则人体会把晚上过多的食物转化为脂肪,而且晚饭吃得过量会因消化食物而耗费过多的身体能量。

(二)喝水

喝水量为体重的三十分之一,喝白开水或者茶水。烧水方法如下:先把自来水接好放置半小时,烧开后要沸腾五分钟再关火,沸腾超过十分钟的水有毒不能喝(这种水的硬度会变大),沸腾时间不到一分钟的水还是生水,对身体益处不大。喝水时间为: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五百至一千毫升温度为三十度左右的凉开水,每顿饭前后半小时喝半杯水,其他时间除睡觉以外每隔一小时都要喝水。喝水一定要按照体重来计算,喝水太多也会增加内脏负担,特别是肠胃与肾脏。

(三)呼吸

呼吸的本质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呼吸的空气是人体最多最基本的物质交换,人停止呼吸7分钟就会导致死亡,人不喝水可以生活七天,不吃饭可以生活半个月。由此可见,呼吸对生命的影响远远大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平常人的呼吸频率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快了,古代人一呼一吸约为6、4秒,现在人的呼吸为3至4、5秒,呼吸方式也从腹式呼吸变成了胸式呼吸,胸式呼吸肺细胞只有大约四分之一参与工作,导致大部分肺细胞被停用而逐渐退化。这种胸式呼吸不能满足全身对氧的需求,因而会带来许多疾病。

(四)拉

拉包括大便和小便,每天定时大便,最好是早晨七点半以前解决大便。刚开始没养成习惯前可以先做十分钟排便运动,用来增强肠胃的运动,再上厕所,此方法预防便秘最好。便秘的危害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要预防便秘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小便最好两小时一次,间隔时间不够半小时的人,肠胃吸收能力差,间隔时间超过两小时的人尿液会损伤身体。

(五)睡觉

上床时间为晚上九点至十一点,起床时间为早晨五点至七点,春天要早睡早起,夏天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晚睡晚起,冬天要早睡晚起。中午饭后半小时要睡十至三十分钟。睡觉是人体最好的补充能量消除疲劳的方式。

(六)运动

每天需要适量的运动用来疏通经脉,可任选如下运动方式一至两个:早晚打坐半小时,敲胆经按摩心包经,拉筋二十分钟,早晚站桩十分钟,散步半小时至一小时,做二十分钟经络养生操,对肠胃不好的人每天要做十分钟的排便运动。运动时切忌流汗太多,出微汗即可。以上运动有些不用特别安排时间来做,可以利用上下班途中,工作间隙,晚上休息时进行。只要有心锻炼,随时随地都有合适的运动方式。

(七)观念

就是健康的观念,如果没有健康的观念,上面的方法再简单也不会去遵守,更不会长期执行。所有的慢性病(包括癌症也是慢性病)都是源自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观念才能处处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事事以健康为准绳。健康之路才能坚持走一辈子。

健康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年轻时因为身体好,根本不把健康当回事;等到中年时身体出现问题又因工作忙医院或医生;退休后有时间照顾自身健康了,可各种慢性病接踵而至找上门来,健康却再也找不回来了。其实要想健康是很简单的,健康就藏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上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只要你能坚持做到,你就可以一辈子拥有健康。

四、39个疾病自查方法

学会自己检查疾病、在小症状面前早早的抓住病源,早了解早治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自我检查疾病的小常识,真的极具生活实用性,细心记住、多多使用这些常识,对你的生活会很有帮助的!

1、肾气不够,就会有黑眼圈。

2、肾主骨,关节变形是肾脏能力不够的表现。

3、头部会出汗是因为心包有积水。

4、右腮与脖子间有脂肪囊肿可以是大肠的病灶,也可以是胃的病灶。

5、左下嘴唇肿胀是胃经路过的地方,压胃经与左边的肝经应该会有帮助。

6、上嘴唇的颜色由深变得较浅的时候,那个人就没有血管破裂的危险了。

7、身上有白斑是长期不愉快造成脾大虚,进而土克水。

8、唇淡的人血是少得很厉害很久的人。

9、有肝掌的人一定是阴虚火重的。

10、静脉曲张是因为血管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敲胆经一段时间后,血管养分够了,自己就会恢复的。

11、双手的无名指会抖就是肝缺血。

12、肛裂是阴虚火重的人才会有的问题。

13、脸黑,肺气就很差了。

14、肺气不够制约不住肝脏,额头两边一定青筋暴露。

15、嘴唇黑脸色白都是血气不足的症状。

16、前额痛与大肠有关,侧面痛与小肠有关,后脑勺痛与肾有关,头顶痛与胃有关,所以压对应的地方也可以消除头痛。

17、眼睛是集五脏之精华,其中瞳孔为肾气所主,黑珠为肝经所主,白珠为肺经所主,视力下降,是肝肾不足的象征。

18、急性牙疼本是阳明经胃火上冲而致,即使有龋齿,也是长期上火没得到调整而致,去胃火,循经指压疗法立见成效,且不容易再犯,不可拔掉做一生无牙之蠢事,极少数属于肾虚牙疼,应对症按压。

19、齿痕是脾虚。

20、脚底出汗是肾气不固。

21、头发中医称为“血余”,这就是说,只有血旺发才能生,所以只有肾强、脾旺,血才能旺,发才能生。

22、人下肢浮肿,严重达到小腹浮肿,小便变少,此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滞,下焦肾脏火力下降,不能气化而为,一般由生气或乱用消炎伤肾药造成的。

23、人体的大脚趾会变形是肝脏的血少到不能滋养的关系。

24、手掌脚掌会有干热的感觉,就是气血还没有到位的表现。

25、肩膀上油脂过剩,一是因为胆汁分解不够,身体内的油脂含量偏高,二是因为气太盛,才会反映在肩膀上。背上发痘痘是左腿的肝脏热带动了胃。

26、狐臭是一种肺气不够的表现。

27、鼻孔周围经常出奇的痒,是胃里有个病灶跟这里对应。打嗝是胃里有病灶,牙龈出血是因为脾不统血,都是因为生气造成的。

28、胖的地方是上身,那说明这人的脾脏比较虚。虎背是心与小肠不好,熊腰是胃与脾不好。

29、身上某些部分发出了很多红色的疹子,用中医的观念来看是脾湿。

30、皮肤干燥是肺气还不足的关系。

31、头发容易油是因为胆囊不好肝脏不好(肝热的人爱吃油腻的东西,而胆汁分泌不够,油脂不能分解,造成血液里含油量过高,肝热的人气盛,油就带到头上去了)。

32、眼睛的眼白有点蓝色,而压肺经别比较痛的话,那么就压肺经别和大肠经别。

33、眼睛经常痒说明的孩子不仅肝热且心火重。

34、两腮肉多,尤其左腮浮肿,这就是小肠的问题,应该压心经,35、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心经通了小肠的情况会改善。

36、当肝肾不平衡的时候,人体就会有潮热现象。而压肝或肾就是在调节肝肾的平衡。

37、舌苔白可以是阳虚也可以是阴阳两虚。舌四周有齿印是脾虚。

38、乳房肿块:乳头为厥阴肝经,乳盘为阳明胃经,怒伤肝,思伤脾胃。

39、“行走不便”是气血、体质上不来。古人讲“久行伤筋,久立伤骨”,超负荷行走锻炼必然影响病的恢复,不可不知。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hlbk/6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