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衰,心脏巨大,CRT手术救活了
2017-5-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院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40岁的王先生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的门诊复查,感慨万千。
半年前,他突然出现下肢水肿,晚上经常胸闷气急,只能半靠着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说一句话都气喘如牛,更别说正常活动了。家医院,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但所有治疗都没能改善他的症状。
他觉得自己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生命在慢慢耗竭。家人怀着绝望的心情来医院做最后的求助。没想到,傅国胜主任妙手回春,让他重新能够舒畅呼吸和活动。
这一次,他带着一颗被重新唤起生命力的感恩之心,医院复查。
傅主任回忆,这个病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各项检查提示王先生病情严重:心脏巨大,左室张末期内径75mm(正常男性55mm左右)、射血分数17%,不到正常人的1/3……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都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随时可能会来临。
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傅国胜和团队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傅主任决定在医院下沙院区心血管介入室为他做心脏再同步化手术(CRT)。
CRT心脏再同步示意图
心脏再同步化手术心脏再同步化手术是一种特殊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与治疗缓慢性心律的普通起搏器不同,CRT是用来纠正心脏左右心室不同步的问题,需要另外放置一根导线到左心室的特殊位置,使得心房和心室之间的舒缩更加协调,同时左右心室保持同步一致。因此CRT相比普通起搏器手术难度更高、手术时间更长。
手术过程跟想像的一样艰难。患者因为长期心衰,心脏已经变得十分巨大,同时患者自身的静脉条件较差,这些无疑给手术带来了更多困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傅国胜主任和助手成功为王先生成功植入CRT,并且电极稳定参数良好。
傅国胜主任和助手手术中
如今,6个月过去了,正值壮年的王先生比过去精神了很多,下肢水肿也渐渐消退,可以慢慢爬2层楼,心脏功能指数也好了不少。我们期待他越来越好,也期待数年后的奇迹。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全球每人中就有9名心衰患者,约60%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死亡,我国心衰患者在万以上。 定期监测症状对于心衰的早期发现和管理非常必要,专家总结了7个心衰的预警信号,凡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患者都值得 气短和体力差是两种常见的心衰症状。事实上,许多病人在活动了短短的几分钟后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使流通到肌肉和组织的血液减少。对于许多心衰患者来说,舒缓的身体运动是有益的,能够加强心脏活力。心脏越强劲,输送越有力。信号2:感到情绪低落你知道吗,心衰患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这主要源于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忧虑,担心拖累家人、朋友,并终日受到浑身乏力等心衰症状的困扰。建议要多与医生交流。研究表明,有规律地做舒缓的身体运动,不仅对心脏好,也会让病人心态更加积极正向。
信号3:鞋不合脚了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常见症状。这是由于心衰导致的液体积聚引起的。一般这个时候,平躺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如果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24小时内增加1~2公斤),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信号4:睡觉要再加一个枕头心衰患者躺着的时候,因为肺部有液体积聚,会感觉呼吸困难。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建议多加一个枕头,支撑身体到一个相对垂直的位置,这样有助于呼吸并使患者感觉舒适。
信号5:感到难以入睡高达一半的心衰患者经历着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一种睡眠障碍,因睡眠中大脑无法向呼吸肌发出指令而引发的。这种疾病会打断正常呼吸,阻止大脑供氧。这会使大脑迅速将患者从深度睡眠唤醒,使患者惊醒。这种感觉通常会在坐起来几分钟后消失。
信号6:想在屋里也戴上手套心衰患者会感到浑身犯冷,手脚冰凉。这是因为他们体内大多数可用血液都流向了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穿上更保暖的衣服,短途行走和有规律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信号7:止不住地咳嗽心衰常常伴有持续地咳嗽和气喘,这也是肺部液体积聚的另一个结果。咳喘的加剧通常是心衰加重的表现,也是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的警示。
医院心内科医院心内科是浙江省医医院重点学科,与国际国内众多著名学术团队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傅国胜教授带领下发展迅速,在心血管介入技术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及起搏电生理手术方面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目前心内科分庆春和下沙两个院区,共拥有张病床。下沙院区心血管介入导管室于年6月底正式启用,开展各项介入手术。
我们建议,如果您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出现无休止的水肿、气急等情况,医院就诊。我们一起为您制定治疗策略,除了药物治疗外,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植入特殊的起搏器缓解病情。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患友们创造更多奇迹。来源:医院
作者:心内科叶炀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妙手回春,救“活”心脏!
底部请随手点赞哟↓↓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