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2017-6-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临床特征为:肾脏和其他器官多发性囊肿以及肾外表现(如脑动脉瘤)。与多囊肾相关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有:心脏瓣膜异常(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患病率为0.%-0.7%,临床特征为: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曾有研究报道过ADPKD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性。但有关ADPKD与NVM的相关性尚无研究报道。近期,来自日本帝京大学的FukinoK教授在《AmJKidneyDis》期刊发表了首例ADPKD合并NVM和左心室室壁瘤的病例报道。医脉通整理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女,74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加重入院。患者自述患劳力性呼吸困难多年,于2年前加重,但休息可缓解,未入院治疗。2周前,因出现端坐呼吸入院治疗。入院时血压/88mmHg,自述患有轻度高血压多年。10年前,诊断为多发性肝、肾囊肿,行肝脓肿手术切除治疗。入院时腹部彩超和CT检查(图1)提示双侧肾脏囊肿≥10个,导致器官肿大,但患者自述无腹痛。根据日本临床实践指南PKD诊断标准诊断为ADPKD。
图1入院CT
患者母亲患有心脏瓣膜病和多发性肾囊肿,女儿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肾囊肿。基因检测显示PKD2序列变异(DNA序列核苷酸鸟嘌呤变异胸腺嘧啶[c.G.T]和核苷酸胸腺嘧啶缺失[c.delT])—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PKD1正常。轻度肾功能减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0-50mL/min/1.73m2。其母亲和女儿无严重肾功能减退或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他家族遗传史和肾脏病史不详。
胸部听诊:双侧肺底闻及粗湿啰音。胸片:心脏严重增大,心胸比60%,压迫肺部。超声心动图: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27%)和左心室扩大(舒张末期73mm)。可见明显小梁,主要累及左心室心尖。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曾因非致密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立即入住我院。给予速尿和卡培立肽静脉滴注,效果较好。数天后症状缓解,给予速尿,安体舒通,依那普利和比索洛尔口服治疗。
入院和出院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非致密层与致密层最大厚度比值2.0。心导管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动脉瘤(图2A)。心肌活检显示纤维化,符合心肌病特征。静息时99mTc-替曲膦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可见左心室前壁灌注缺损(图2B)。67Ga成像正常,包括灌注缺损区。胸部CT未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溶菌酶水平正常。出院后口服治疗,出院6个月后,可走动。
图2(A)心导管检查;(B)静息时99mTc-替曲膦心肌灌注成像(上:短轴;中:垂直长轴;下:水平长轴)
讨论ADPKD是一种以肾脏肿大(多发性囊肿进行性扩大所致)和肾外表现(包括血管,心脏和结缔组织异常)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PKD1与PKD2基因突变可导致ADPKD;高达85%的患者是由PKD1异常所致。PKD1与PKD2分别编码多囊蛋白1和多囊蛋白2。多囊蛋白1是一种跨膜蛋白,多囊蛋白2主要分布于内质/肌浆网,2种蛋白同时作用可作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钙通道。
NV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遗传研究表明该病与某些基因突变相关,包括肌节蛋白基因缺陷。NVM常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但是,孤立存在的NVM偶可见于成人。最新研究表明,多囊蛋白2突变与心脏功能不全相关;此外,该研究小组还对年-年间ADPKD数据库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DPKD患者,尤其是PKD2变异的患者,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增加。虽然ADPKD和NVM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但是两种疾病都出现肌浆蛋白异常说明多囊蛋白异常,心脏功能不全与NVM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PKD1与PKD2纯合性缺失可导致心肌紊乱,也支持该假设。
该病例患者不仅有NVM还有左心室室壁瘤。左心室室壁瘤的位置与冠状动脉主要供血区域无关,表明该患者左心室室壁瘤的病因与冠状动脉疾病病因不同。该患者无全身性炎症,血清标志物水平正常,无肺门淋巴结肿大可排除心脏结节病。NVM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左心室质量增加,以及缺血性改变,最终导致左心室室壁瘤。
该病例表明,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可引起ADPKD和NVM,也可导致继发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此外,还表明多囊蛋白异常与心血管表现(包括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室壁瘤)存在相关性。因此,研究者建议,该类患者应仔细评估心脏功能,即使无明显瓣膜或其他ADPKD常见心血管异常。ADPKD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考虑NVM的可能。
——End——
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