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I 诊疗常规北京大学医院版

2016-7-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STEMI 诊疗常规北京大学医院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主要诊断格式: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急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界/心脏结构诊断

心律/电生理诊断

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

2.诊疗原则

如果接到急诊或关于转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时间告知上级医师,即刻开始收治流程的准备工作。

以减少doortoballoon时间为目标,保证绿色通道的顺畅,避免在接诊环节浪费时间。

3.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工作流程

1)准备接收患者:

l通知护士准备床位,通知内科二线/心内科三线或CCU主治医师

l准备患者入院须知及知情同意书等表单

授权委托书

心脏病患者入院须知

病重通知书及有创抢救知情同意书

护理知情同意书

抗凝及抗血小板知情同意书

自费药物/特殊项目(包括IABP、临时起搏、漂浮导管)知情同意书

冠状动脉造影及参与医治知情同意书

有创检查知情同意书

2)患者入CCU后,住院医师协助护士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必须使用滑动转运板,任何情况下不得让患者自己从担架挪移到病床上),视察患者一般情况、心电监护、血压,明确病发时间,扼要询问患者病史(近期有没有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出血)、重点查体,与内科二线/心内科三线或CCU主治联系,决定入院后医治策略

3)开急查化验,打条码(术前):急诊生化+心肌标志物(CK、CK-MB、TnI)+BNP+hsCRP(注明取血距病发的时间)、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四项,有心衰表现者查动脉血气分析。

4)开入院后第一日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申请单

l心肌标志物化验单条码:医嘱注明取血时间,化验单注明取血距病发的时间

溶栓:入院、溶栓后即刻、每2小时1次至病发20小时、病发24h、次晨=1+1+10+1+1=14

急诊参与:入院即刻、每4小时1次至病发24h、次晨=1+6+1=8

未行再灌注:入院、6小时后复查1次、次晨=1+1+1=3

l心电图申请单:注明心电图检查时间、标记体表心电图电极位置

溶栓:入院、溶栓后即刻、30分、60分、90分、2小时、3小时、4小时、以后每2小时1次至病发20小时、病发24h、次晨

急诊参与:入院、术后即刻、每4小时1次至病发24h、次晨

未行再灌注:入院、6小时后复查1次、次晨

5)开常规检查化验单:尿常规+镜检、便常规+潜血、生化全项、血沉、HbA1c、hs-CRP(病发24小时)、BNP(病发24小时)、Hcy

6)依上级医师指导开长时间及即刻医嘱

长时间医嘱

内科心脏病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

软食/半流食

病重通知

入CCU

记出入量

延续吸氧

延续心电监护

输液泵××台

静脉输液Qd

留置尿管(必要时)

膀胱冲洗Bid(有留置导尿时)

会阴冲洗Qd(有留置导尿时)

杜秘克1片Qd

拜阿司匹林0.1Qd

波立维75mgQd

立普妥40mgQN

潘妥洛克40mgqd

低份子肝素(根据病情及查房意见)

克赛(0.4/0.6ml):0.1ml=1kIU(DVT预防4kIUqd至能起床;DVT医治IUbid+华法林至INR;UA/NSTEMIIUq12h+阿司匹林0.1qdd);

艾卡特(50mg:12.5mg)/欣维宁(ml:5mg):10ug/kgiv→0.15ug/kg/min×36h;

比伐卢定(凝血酶抑制剂mg/瓶):1mg/kgiv→2.5mg/kg/h×4h→0.2mg/kg/h×h;

临时医嘱

拜阿司匹林0.3嚼服(急诊已给药者不再给予,长时间口服者也不需要)

波立维mg嚼服(不拟急诊参与的给mg,年龄75岁,评估出血风险高的患者,请示上级医师)

异舒吉50ml:50mg原液ivgtt泵入2ml/h=2mg/h=33ug/min

床旁五项、急诊生化+心肌酶、血常规、凝血5项、感筛四项

心电图(全+右+后=十八导)

血气分析(必要时)

床旁胸片、床旁超声心动图(术后)

尿常规+镜检、便常规+潜血、生化全项、血沉、HbA1c、Hcy;

hs-CRP、BNP(病发24小时取血)

手术医嘱

本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

双侧腹股沟区及右腕部备皮

左上肢留置套管针

7)寻求互助组或上级医师协助完成:

1)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病情及医治建议,交代冠状动脉造影(参与医治)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所需费用等问题,回答患者、家属的疑问,必须即刻签署病重通知及参与医治或溶栓医治的知情同意书及IABP、临时起搏的特殊项目协议书。

2)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医治费用问题,接受急诊参与医治的患者一般情况下花费在5万元以上,请患者家属尽快补交住院费用,医保预交3.5万,公费或自费最少预交5万(多交不限)。

3)拟进行急诊参与医治时,通知急诊参与值班医师。

6.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参考附录5)

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对忌讳证(参考附录6)

7.术前和术后视察、注意事项和围手术期处理常规

1)术前进行双侧Allen实验(参照附录4),股动脉听诊及触诊,足背动脉触诊,对手术入路评估,进行心脏专科查体,对心脏杂音、双肺啰音等体征及时记录,评估心功能,并在病历中记录。

2)详细询问患者院前用药,核对术前药物是不是已服用。

3)护士进行手术区备皮,留置左上肢套管针。

1)患者回监护室后,主管/值班医师应立即看视病人,询问有没有不适,检查患者血压、心率,检查穿刺局部有没有出血、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心脏专科查体,(特别是有没有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双肺有没有湿啰音等),行心电图检查,按术后处理表单开医嘱

2)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将止血夹逐步减压,6小时后若无明显出血,便可撤除止血夹,碘伏消毒,3M贴覆盖伤口,记即刻医嘱“小换药一次”,记病程记录。

3)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若术后未拔出鞘管,注意保护鞘管,避免脱出,按术后医嘱时间测APTT或ACT并通知导管室拔鞘管。拔管后局部沙袋加压6小时,平卧、制动24小时,无异常情况者24小时后撤除弹力绷带,碘伏消毒,一块纱布覆盖伤口,小胶条固定,记即刻医嘱“小换药一次”,记病程记录。

4)术后导管室以perclose/STARclose/angioseal封闭处理血管穿刺处者平卧、制动6小时后无异常情况者可床上活动,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24小时后换药,换药前嘱患者先解大便,记即刻医嘱“小换药一次”,记病程记录。

5)高龄、消瘦、营养状态不佳、组织修复能力较差者适当延迟活动。

6)股动脉穿刺者术后一周内避免用力曲折穿刺侧下肢。

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如果患者不适合或谢绝急诊参与医治,可以评估是不是合适溶栓医治。

适应证:

1.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或同等症状,持续时间≥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减缓;

2.心电图最少2个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前导联≥0.2mV;

3.病发时间≤12小时;

4.年龄70岁;如年龄70岁,应根据梗塞范围、一般情况、有没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史等综合斟酌风险-效益比,慎重选择,由心内科三线医师或CCU主治医师做决定。

忌讳证:

心血管方面:

1.心源性休克;

2.怀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

3.急性心包炎;

出血风险:

1.病发后出现的任何轻微头部损伤(问病史:有没有跌倒?);

2.周内的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包括便潜血(+)、)、咯血、肉眼血尿;

3.周内的内脏手术、分娩、活体组织检查、外伤;

4.周内有过创伤性或长时间(超过10分钟)的心肺复苏;

5.2周内进行过不能压迫部位的血管穿刺;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偏向者;

7.有出血性脑卒中或1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病史;

8.已知颅内肿瘤或动静脉畸形;

9.溶栓前血压/mmHg或长时间严重高血压;

相干药物:

1.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或INR1.5;

2.已知对普通肝素、低份子肝素过敏;

3.有过链激酶过敏或6个月内使用过链激酶者,禁用链激酶;

一般情况:

1.妊娠;

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3.恶性肿瘤或其它威逼生命的疾病;

9.出院标准、医治建议和必要的出院带药

建议先转入普通病房。

医治建议:

1.建议全休贰周。

2.适当活动,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

3.注意有没有黑便、牙龈出血等出血偏向,注意有没有肌肉疼痛、无力的表现,出院后2周门诊救治,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酶。有异常情况及时救治或看急诊。

4.规律服药,心内科门诊随诊,周一、周四下午PTCA门诊(如植入支架)。不适随时救治。

5.预约术者的随访门诊。

出院带药:

拜阿司匹林mgQd(如无忌讳,必须长时间服用)

氯吡格雷75mgQd(不管是不是进行PCI医治,如无忌讳,必须最少服用1年)

他汀类降脂药物,如无忌讳,必须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如无忌讳,必须使用

ACEI/ARB类药物,如无忌讳,推荐使用

硝酸酯类药物,如依姆多60mgQd,如无症状,可不用

改良心肌代谢类药物,如万爽力(曲美他嗪)20mgTid,如无症状,可不用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20mgBid









































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w.com/byjj/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